什么空气才是好空气?世卫新指南严上加严

全球尚未有国家能够全面达到指南建议的目标浓度要求。以PM2.5年均目标值5µg/m³为例,2019年全球PM2.5浓度最低的芬兰也仅为5.57 µg/m³。情景分析显示,如各国达到指南建议的PM2.5 浓度,世界大约80%归因于PM2.5暴露的死亡就可以避免。

指南还提供了管理某些类型颗粒物的定性陈述,包括黑碳/元素碳(BC/EC)、超细颗粒(UFP)以及源自沙尘暴的颗粒(SDS)等。这些颗粒物也被证明对健康有影响,但还没有足够的定量证据给出具体的浓度值。“纳米级的超细颗粒物,西方来源是交通,而中国来源除了交通,还有餐饮。”

中国的标准已经近十年未更新,世卫组织指南的发布,也在中国业内引发热议。“标准的设定基于科学和现实情况,好的标准是努力跳一跳可以够得到。指南制定过程的流程,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如何将科学文献的结果,转为政府决策的工具包。”

责任编辑:曹海东

即便你生活在全球空气质量最优质的国家——芬兰、瑞典、新西兰……看到这份针对空气质量的最新指南,也会感到意外。

2020年10月,芬兰赫尔辛基蝶略湾的秋日景色。(新华社/图)

当地时间2021年9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全球空气质量指南》(WHO Global Air Quality Guidelines,以下简称《指南》),建议了PM2.5等六种主要空气污染物的目标浓度值,全球空气质量若低至此水平,可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空气污染有害人类健康妇孺皆知。世卫组织强调,每年因暴露于空气污染可造成700万人过早死亡。对儿童而言,这可能阻碍肺发育,限制肺功能,导致呼吸道感染和加重哮喘;对成年人来说,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可归因于室外空气污染,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也有了新证据。

因此,就导致的疾病负担而言,空气污染与不健康饮食和吸烟等其他健康风险相当,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环境威胁,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又加重了这一威胁。

《指南》建议的目标浓度非常严格。“北京大学环境健康”公众号援引国际研究,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全球目前没有一个国家的全国平均水平可以达到。世卫组织也强调,指南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它们可以用作循证参考工具,帮助决策者为空气质量管理制定标准。《指南》还制定了几个等级的过渡阶段目标值(Interim Targets),相比目标浓度值更为宽松,比如PM2.5年均浓度指南为5μg/m3,还有35、25、15、10μg/m3四个阶段值。

“为了保护全人类的健康,世卫组织基于科学研究得出《指南》的目标浓度,这更像是基准浓度。”复旦大学教授阚海东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这是理想目标,不能理解为强制执行。”有四位中国专家参与了《指南》制定,阚海东是其中之一。

新《指南》大幅加严

1987年以来,《指南》已经公布了4个版本。前两个版本针对的是欧洲地区。2005年的版本首次针对全球,并提出了PM2.5

2021年的最新版本依然重点关注公众熟知的污染物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秦莉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