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不扰,江湖不老 读《鲜衣怒马少年时》有感

诗酒不扰,江湖不老

读《鲜衣怒马少年时》有感

本文入选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高中组二等奖,作者是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郑倩妮同学,指导老师:欧云兰。

想必当今时代的人大多从小面对古诗词都是索然无味的,了解诗词也只不过是来自老师枯燥的解读。脱离了课堂便不会再涉猎任何古诗词的书籍了。

然而,这本书却颠覆了我对古诗词的理解。对于古人,有时我们翻遍历史的特角背旯,有关他们的记载也不过百十来字。一些诗人突然放出一束耀眼的光芒后,便消失在了漆黑的历史中。但这位作者在他的书中以白话解读史实,以幽默通俗的语调为我们道出了了诗词中的文人江湖。

作者在书中说,从南北朝到唐朝这一百多年里,在混乱的社会中诗歌就像处于一个昏暗的山洞中,没有一抹亮色。直到初唐四杰--王杨卢骆来到了这一山洞中。他们划了一根火柴,火苗很短暂、很微弱,但星星之火却燃起了地上的枯草。看四杰的诗赋,雄健凌厉,汪洋恣肆,即使终生郁郁不得志,但诗歌却如江河般万古流芳。“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初唐四杰燃起的星星之火引来了一些人,有陈子昂,刘希夷,张若虚……其中陈子昂站在唐诗的十字路口,他先是倡导文风改革,摒弃齐梁诗歌的浮华,继承汉魏风骨,可是他偏偏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最终孤独的他登上了幽州台,与天地时空对话: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即使这样,他却是唐诗历史转折的先驱。继他之后,唐诗才开始迎来万物生长的时代。

几十年过去了,山洞中的火势越烧越旺,"砰"的一声,引爆了洞的沼气,变成熊熊烈火。在这烈火旁的是为唐诗打磨出性感光芒的一群人。他们几乎同一时期出生,有:王昌龄、王之涣、李白、王维、孟浩然、杜甫……在这唐诗的巅峰时期,高适,李白与杜甫成为了好朋友。年轻时,大家志同道合,盛气凌人,更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他们“论交入酒垆” “裘马颇清狂”。可谁又能料到唐朝盛极必衰,让这三个好朋友最终走上三条不同道路。安史之乱中,杜甫战站队房琯,李白为永王呐喊,他们都看不清政治形势。三人中唯有高适乐观坚定“致君尧舜上”,最终成为“帝王师”。在诗歌中,他们都是好诗人,但政治历史中,只有高适是好臣子。

真正赏析诗歌,必定要我们知人论世。可当今时代,各种短视频侵占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很少有人能再静下心来啃几部经典著作,去了解生涩的历史。更有人会抱怨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去了解背诵诗词。“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诗歌之美本在此,若我们只是单纯地去硬啃诗中的文字,而不是真正去体会文字背后的寓意,这就与古人的初衷背道而驰了。诗歌从来不是单纯用来消遣的工具,而是一种真实的情感的流露。背诵诗词的初衷是为了在我们遇到困难时能想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忧愁难耐时,所想的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欣喜若狂时心中能道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本书中的诗酒江湖平易近人,深入人心,不仅可以充实我们碎片化的时间,还带我们领略了诗人的故事。也许当我们真正以史为鉴,体悟诗人情感时,就能做到“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2021年,南方周末报社着力打造“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旨在立足机构媒体的优势,整合多方优质资源,推出面向青少年、教师群体的多元化阅读推广举措,让阅读流行起来。
 
9月至11月, “阅读新火种”开展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鼓励更多学子领略优秀著作的魅力。目前征文评选已结束,欢迎进入“语你共进”专区了解更多获奖作品:http://www.infzm.com/content/203395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