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口述:做了一年的疫情报道,我发现人类的悲欢是相通的丨南周头条播报

在每期的《南周头条播报》节目中,我们邀请了当周重点报道的作者,以音频口述的形式,为你呈现不一样的头条视角,包括独家解读、报道延伸、幕后故事,精彩推荐等。

在这里,有解读有新知,有温度有思考,让你真正“听”懂新闻。

责任编辑:周凡妮

*点击播放,收听本期南周头条播报·记者解读

大多数采访对象在谈起自己的隔离生活时,讲到了集中隔离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便,比如房间网络不通畅、担心家里的宠物无人照管、隔离房间装修气味太大、心情比较郁闷等等,一方面他们希望我们反应问题,对我们说:“没有问题是假的”,但另一方面也主动提出,这些天来,隔离点的生活条件其实也在逐渐改善,他们希望我们能够看见防疫人员的辛苦付出,和市民们的坚守和忍耐。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采访对象之一,是志愿者侯富国。他在交谈中说起,自己在西安生活了数十年,正是因为看到网络有关西安的舆情,才决定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他希望向舆论证明,西安依然有很多像他一样的热心人,愿意挺身而出,爱护守护这座城市。

另一位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病毒专家常荣山。他提出城市决定进行集中隔离,其实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权宜之计。在发现疫情之后,一座城市如果能更快、更果断地进行流调,以及大规模的核酸筛查,或许就不用进行如此大规模的集中隔离。市民们的生活,也就不用受如此程度的影响。

点击即可收听本期《南方周末》电子报

(2022年01月13日第1977期)

————————————————————

音频完整版文字:

南方周末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本期封面报道《最大规模集中隔离:近一月49678人,西安付出了什么》的作者: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