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有哪些关键词?专访环境部生态司

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是一个非常有雄心的承诺,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也面临主流化、资金及发展不平衡等带来的严峻挑战。

经历了近两年的线上讨论,各方目前最大的期待是2022年3月在瑞士日内瓦的线下会议能取得实质性成效,在关键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作为COP15大会主席国,将推动各方把第一阶段会议形成的广泛共识和政治推动力转化为共同行动。

责任编辑:汪韬

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昆明召开,引领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 (视觉中国/图)

中国2021年举办的最重要国际会议之一——《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公约》、COP15大会)——将在2022年迎来第二阶段会议。

在2021年10月的第一阶段会议上,来自《公约》秘书处、一百五十多个缔约方、五十余个国家驻华使团、三十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等共计五千余人线上线下参会。

2022年,各国代表团将面对面磋商,希望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为《公约》各缔约国未来10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确立总体目标和任务。

但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举办线下大型国际会议考验重重。各缔约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中国作为COP15主席国,需要平衡各国利益格局,寻找“最大公约数”。

在COP15第二阶段,中国如何凝聚各界合力,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了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二级巡视员刘宁。他表示,2022年3月将在瑞士日内瓦举办一次面对面的会议,“各方目前最大的期待是日内瓦线下会议能取得实质性成效,在关键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1年9月18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远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生东北虎影像(视频截图)。 (新华社 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供图/图)

主流化、资金及发展不平衡等严峻挑战

南方周末:COP15大会第一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有哪些标志性成果,哪些印象最为深刻?

刘宁:最令人振奋的是多位国家政要和联合国秘书长出席领导人峰会并发表讲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讲话站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阐释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重大主张,郑重宣布我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务实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