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禁戏《乌盆记》 不能动+不能动=新传统

演员未上场前,音效先播出一段孟小冬唱腔,接着是老电台广播似的沙沙杂音,然后是马三立相声的录音,此时舞台空空如也,仿佛台上只有马三立与孟小冬的魂魄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黄家杨

◆相声是传统相声,“不能动”;
◆单田芳的评书是传统评书,“不能动”;
◆“现挂”是“马氏相声”的传统,“不能动”。
◆马志明用不能动的“现挂”,“挂”了新内容,古人张别古一见到衙役便嘀咕:“我看你就像个‘山寨版’的衙役!”
◆全本京剧《乌盆记》从内容到表演方式都跟1949年前一致,没有所谓的革新;而这些传统的保持,制造了一场“现代”京剧大戏

冬至前夜,天津遭五十年不遇暴雪,雪地里,马骞给王珮瑜发手机短信:“明儿‘冬至’!”“冬至”两字,一语双关。其中一层意思是,“冬皇”——孟小冬,将至。



“原来是怎么演,现在还是怎么演”

2008年12月21日冬至,一百岁的“冬皇”以老唱片录音的形式现身天津中华剧院。当晚,曲艺界与京剧界纪念相声泰斗马三立诞辰95周年及“梨园冬皇”孟小冬百岁冥诞演出《乌盆记》,演员未上场前,音效先播出一段孟小冬唱腔,接着是老电台广播似的沙沙杂音,然后是马三立相声的录音。按策划人马骞的设想,此时舞台空空如也,仿佛台上只有马三立与孟小冬的魂魄。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演出。两位主角,一是人称“小冬皇”的年轻京剧女老生王珮瑜,扮演刘世昌,她也是电影《梅兰芳》里,章子怡扮演的“孟小冬”的“替声”;另一位是马三立长子、“马氏相声”传人马志明,“跨界”扮演丑角张别古。更别致的是,在压轴大戏《乌盆记》前安排了马志明、黄族民合说的对口相声《对春联》、《猜戏》和单田芳的评书《乌盆记》。

马骞认为,相声、评书、京剧同台演出,从某个角度来说很“新”,但换个角度看一点也不新。马志明的相声是传统相声,“不能动的”,单田芳的评书是传统评书,“也不能动”,全本京剧《乌盆记》从内容到表演方式都跟1949年前一致,没有所谓的革新。

在相声、评书和京剧表演的间歇,穿插了两位“捡场”人员,身穿中式长衫便装,负责在台上搬桌椅打杂,也是依循旧例。

海报和戏单乍看像旧时代的印刷品,上书“特请诸君早临雅观”、“夜准七钟二刻开演”字样。

报幕,效仿的是老唱片公司和老广播电台的报幕方式:“天津华谊兄弟文化公司有请王珮瑜老板、马志明老板……”

马骞把传统京剧比做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它本身是现成的好东西,但往往缺少好的展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