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沙,不止小刀

国道G315旁的小刀商店,约等于大部分人对英吉沙的全部印象,很多人顺路买一把英吉沙小刀便匆匆离开,但这座小城引以为傲的并不只有小刀。小城还有土陶,城外有湿地,最难忘的是与当地人之间真诚而淳朴的偶遇。

责任编辑:杨嘉敏

从新疆回家之后,我把整理好的照片发给努尔比亚,又一次感慨道:“你家院子真好看啊!”照片中粉红的院墙上开了一扇雕花的杏色大门,旁边摆着几盆绿植,阳光透过树木的浓荫照亮站在门前的维吾尔族老阿姨。这是努尔比亚的母亲,她穿着艾德莱丝绸裙子、包着花头巾的身影吸引了正在英吉沙老城闲逛的我,让我忍不住按下了快门。

“我们家不算好看的,还有很多更好看的呢。”她回过来一个笑嘻嘻的表情。每到夏日,努尔比亚一家都会搬回老城的庭院居住。穿过小巷的清风吹进敞亮的院子,茂密的葡萄藤阻隔了炙热的阳光,倚在阴凉处的坐榻上吃一块西瓜再惬意不过——那天傍晚,因为老阿姨的邀请,我也体验到了小城英吉沙的悠闲生活。

老阿姨站在老城的庭院门口,就是一道风景。 (黎瑾/图)

土陶村:传承与回归的匠人

国道G315旁的小刀商店,约等于大部分人对英吉沙的全部印象。这也难怪,从喀什往南,无论去往叶尔羌汗国的古都莎车,还是直奔新藏线的起点叶城,英吉沙只是途中小小的一站,甚少有人为它驻足。手工小刀生产地喀拉巴什兰干村挂着“小刀村”牌子的大门面朝国道,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了:匠人在写着名字与传承的红色大招牌下打刀制作,清脆的敲击声吸引客人走进店内,迷失在眼花缭乱的小刀中。

很多人顺路买一把有名的英吉沙小刀便匆匆离开,但这座小城引以为傲的传统手工艺并不只有小刀。在喀拉巴什兰干村以北1公里处的恰克日库依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土陶村。

土陶村 (黎瑾/图)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比小刀生产古老得多,土陶匠人手口相传,英吉沙手工土陶在2006年就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跨过一条小河,我走进宁静的村内,混杂芦苇的泥土装饰着民居的墙面,葡萄藤爬上墙头,带来与土陶相称的朴拙气息。

非遗传承人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敏的家兼作坊就在进村后几步路的地方,这是村里最有名的老匠人,一生都在制作土陶。走进庭院,大量的土陶胚吸引了我的视线。花瓶、碗盘、水壶、瓦罐等器具虽然还未上釉,但已能看出优美的形态、精巧的雕刻、细腻的花纹。制陶的各色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