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 | 勇敢的中国青年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各行各业的中国青年用饱蘸灵感与巧思的笔尖,描绘着新时代的生活图景。他们穿梭于世界文化的任意门之间,遨游在物质与精神的韵律之中,打破常规、大胆创新,让人类的想象空间无边无垠。

创造,是他们探索未知、走向远方的不知疲倦的脚步。经由他们的双手,无数的人文意趣、瑰丽作品接连涌现。此刻,他们仍乐此不疲,让创意的种子生根发芽、落地开花。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1.笛安(作家):用真实的文字,创造出对未来的期许

笛安是一名中国当代作家,生于文学世家的她,从小博览群书,长大后更是坚持用真实而不失深刻的文字创造出一个个积极生活的人物形象,让每一位不善言辞的读者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作为首位获得2018年度“人民文学奖”的80后作家,笛安因长篇处女作《告别天堂》而崭露头角,凭借小说《圆寂》获《小说选刊》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代表作有《西决》《东霓》《南音》等。

读笛安的文字,有一种初春万物复苏的感觉,是恰到好处的温暖,更是充满未知的勃勃生机。其中不仅饱含了对友情、爱情的感怀,更蕴藏了对未来生活的期许。虽无言,却生情。在她的作品中,我们能感悟到生活的创造、坚强、隐忍、理性、坦率。

2.黄成希(《火影忍者》动画系列首位中国演出):梦想不是口号,是十年滴水石穿

在中日动画业界摸爬滚打十年,黄成希的名字逐渐为人所知。黄成希师从动画师山下宏幸,(后者是《火影忍者-疾风传》动画系列主力原画、作画监督以及演出,也是《博人传》电影版监督)。2018年,黄成希担任《火影忍者》系列续作《博人传》第65集单集导演,这一集播出后得到世界各地动漫迷的认可,收获了不错的反响,同时入选制作公司所发表的“2018年《博人传》代表作”。

黄成希本人为研究动作设计,从大学开始学习咏春,致力在动作设计中体现故事与情感。为更好发挥学武的优势,黄成希在工作中一次次尝试和制作团队不断沟通,前后历时三年,终于在首次担任单集导演时,成功将中华武术元素顺理成章地融入其中,同时集结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原画师,共同完成了令观众印象深刻的一集动画。他坚信,动画可以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并为此持续努力。

在日本打拼7年后,黄成希把工作重心转回国内,先后参与《一人之下》等多个国内动画作品的工作,进入了“动画故事创作”新领域。如今,他正在筹备首部个人动画电影。

3.蒋佳辰(导演):用富有创造力的故事,重构东北喜剧新浪潮

生于东北的导演蒋佳辰,因2017年自编自导的一部喜剧电影《寻狗启事》,提名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而初露头角。他希望通过用幽默解构现实生活的手段,将深层思考置于喜剧架构之下,打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观影壁垒。

从故事雏形的构建到影片上映,到国内外屡获奖项,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电影展现的是他自己,也是每个东北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为了让更多人看到东北的未来,蒋佳辰在回母校任教之余,还会带着学生拍片、积累经验。2020年,蒋佳辰执导的影片《没问题》入围第37届华沙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同时监制了《罗曼蒂克之城》《盼暖春来》等多部获奖长片,最新导演作品《黏人俱乐部》则是一部都市奇幻喜剧。不断跳出创作舒适圈的蒋佳辰导演,致力于用直击内心且富有创造力的故事,突破观众的刻板印象,重构东北喜剧的新浪潮。

4.李天杲(明堂唱片主理人):以广告人的品味与目光,做国际化水准的音乐厂牌

2000年初次接触嘻哈音乐,李天杲就觉得“有律动的音乐就是我喜欢的音乐”。2008年,还在大学的他和朋友一拍即合,在成都创立了音乐厂牌“明堂唱片”。聚焦“都市音乐”这一领域,从电子音乐制作人白天不亮的《时光幻游指南》,到氛围音乐人Keemo的《安眠曲集》、Lu1的圣诞单曲《顽乐记忆》,明堂唱片凭借着独特的厂牌气质获得了业内关注,见证并呈现了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中国的独立音乐人们如何以自身的才华响应全球流行音乐的发展浪潮。

如今,明堂唱片不但培养出像Lu1、夏之禹这样颇有名气的说唱音乐人,也持续挖掘了李丁丁、地磁卡等新一代R&B唱作人。

“当时的想法是挖到一些好的音乐,希望更多人能够听到他们。”广告公司的从业经历,让李天杲得以用广告人的眼光与理念来经营音乐厂牌。他相信好的音乐能够提升听众审美,反过来也将鞭策厂牌与行业再次向前。

5.桑格格(作家、诗人):用心感受,让生命的节奏在笔尖肆意流淌

透过桑格格的纯粹又真挚的文字,很难想象这是一名从事过演员、啤酒推销小妹、电台主持等多种工作的作家。即使时光在她的身上雕刻出许多印记,但她笔下的心态仍像停留在“小时候”。

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创作经历,桑格格起初在BBS上尝试记录小时候的故事。在热度极高的反响之下,她文思泉涌般一股脑写了十多天,内容成了《小时候》的雏形。凭借着这本书,桑格格成为了大众眼中的“畅销书作家”,但随热度和名声接踵而来的,也有“不是传统的文学的展现手法”这样的非议。但也正是周围的各种声音,让她更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作家的信念,并不断钻研创作,陆续出版了《黑花黄》《不留心,看不见》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

2021年,她开启“诗人”的新身份,以一本诗集《倒卷皮》开始探索文学的另一个纵深。

6.一头萌鹿(文艺心的“斜杠青年”):在每份1/2的投入中,迸发多元创造

一头萌鹿,原名张路延。作为一名“斜杠”青年,她最喜欢书和衣服,称自己是1/2人文博主+1/2时尚博主,写文章和做衣服是她最喜欢的事。

2022年,她决定这一整年都不上班,完成一组女性系列写作,叫作《那些女人教我的事》。她说,身边有许多了不起的女性,经历着你我不一定会经历、但一定有人经历的问题,比如理想和现实,比如原生家庭、社会时钟、独身养老、丁克、家暴、自杀、性侵、毁容……也许它们会尖刻、会不舒服、会刺痛人心,但我们不能假装它们不存在。而所有跨越困境的女性,就像黑暗中的光,藏着一个女人生命的韧性,值得被我们看见。

7.周恺(90后小说家):在洞察与反思中,积攒创作能量

从小在乐山安谷镇的码头边长大的周恺,在21岁时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在2014年决心写小说之前,周恺在乐山当过主播。2019年,他用乐山方言出版了首部长篇小说《苔》。不久后,《苔》的口碑在文学圈及读者中不胫而走,周恺由此崭露头角,诗人韩东也忍不住评价他是“年轻的小说大师”。

获得第十届四川文学奖及《钟山》之星“年度青年作家”等奖项之后,周恺依旧谦虚和清醒,他表示自己并非“天赋型”的作家,正是因此更会时常反思自己的创作。秉持着这样的创作理念,周恺陆续创作了短篇小说集《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少年、胭脂与灵怪》。对于未来的创作方向,周恺并不着急下定论,“我始终感觉自己现在的所有作品都是在为将来的某一部更大的作品练笔。”

8.郑执(作家、编剧):必须写下去,哪怕文学无法回答所有问题

19岁那年,郑执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浮》,被评论家誉为“80后最耀眼的新星”。然而,他真正的写作之路远不及预言那般“一帆风顺”。直至2017年,他才创作出自己最为畅销的长篇小说《生吞》,收获众多读者;2018年,他凭借短篇小说《仙症》斩获“鲤·匿名作家计划”首奖,惊艳文坛,成为最受关注的青年作家之一。近年来,郑执在影视剧本的创作上也同样引人注目:短剧集《胆小鬼》(《生吞》改编);电影《刺猬》(《仙症》改编)等。

如今35岁的郑执,依旧笔耕不辍。正如他本人在《仙症》一书的“后记”中所言:“我必须写下去,也只能写下去,不存在别的救赎。”

(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拼音排序)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