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幸福之名,安居在成都

过去五年,全国人口老龄化率上升了1.6个百分点,成都市的老龄化率却下降了0.68个百分点。

城市逆生长的动力,肇始于2017年的人才新政,59万青年大学生在五年间落户成都,他们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年轻。

年轻人在此注入“青春”与“才华”,希望收获“幸福”和“成功”——这座国内生产总值近2万亿元的大城自带“幸福”标签,连续十三年蝉联中国最佳幸福感的城市,并由此在近年的人才大战中凸显优势。

细窥逻辑,高质量发展的成都近年来生长出大量高端产业和岗位,幸福的基因演化出公园城市和消费中心等更高阶形态,大平原的丰饶守护着可及的生活成本,环绕的群山寄托着悠然的闲情逸致。

“巴适安逸、创新创造”是这座幸福城的宣言。

聚集在游戏街区

天府二街,成都高新区一条东西走向的八车道街道,东段坐落着会展中心和写字楼群,西边是近十年兴建的大型居住社区,被认为是高新区的“宇宙中心”。

2016年,成立仅一年的数字孪生平台51WORLD落户天府二街,这家公司通过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建立仿真的虚拟世界,以实现园区和城市治理等功能,落户成都的是其西南区域总部,也是51WORLD的全球工程中心。

51WORLD的西南区域/交通销售团队负责人赵晶是一名成都“土著”。在他看来,公司看中了成都聚集的技术人才环境。

十多年前,天府二街建设之初就被规划为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聚集地。如今,这个街区已经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游戏基地,周边分布着数百家游戏公司,包括腾讯的王者荣耀团队、网易游戏和完美世界,产业聚集和人才优势非常明显。

游戏产业技术与仿真虚拟世界所需的数据技术相互契合,天府二街由此成为近年兴起的“元宇宙”产业的理想选址。

“成都敢闯敢试,拥有创新活力,这帮助以元宇宙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加速落地。”赵晶说。

人才环境之外,企业梯度培育体制是成都另一项“营商”优势。

“成都有很多创业企业孵化器,聚集了产业上下游的大量资源,非常有利于初创企业成长,”赵晶举例称,“比如我是做软件的,在成都不仅能找到上下游的生态合作伙伴,还能找到很多商业机会。”

互联网产业外,成都近年聚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通过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发展,正成为中西部创新资源富集的发展高地。

“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是我们实现招商任务的重要路径。”成都市经信局工业招商处处长张海受访时表示,在建圈强链行动中,成都将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等20个重点产业。

张海透露,2022年成都将通过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力争签约落地和开工建设“专精特新”项目250个以上、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500个以上、50亿级重大产业项目100个以上、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30个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200亿元以上。

另外,为加速受疫情冲击的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运行,成都近日出台了《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政府部门走进企业,以座谈会、沙龙、上门服务的形式与企业对话,了解企业诉求,给出精准、迅速的政策,营造有利发展的成都“小气候”。

快工作,慢生活

2009年,16岁的成都姑娘田甜赴美读书。十年后回国,家乡已经超出了她的预期。“成都的就业机会更多了,尤其是这几年的发展。很多留学回来的朋友在北上广深逛了一圈,最后在成都停下来。”

田甜问朋友为什么留下,听到最多的一个答案是,在成都买房不是梦。

“成都市区新房均价为2.5万/平,近郊区域有1.5万/平的楼盘。”在田甜看来,对于不少逃离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如果工资过万,一个月几千元的贷款,压力不大。

这类心态被成都的政府部门归纳为“生活成本竞争力比较优势”,成都市商务局甚至出台了《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瞄准舒心居住、舒服社区、舒畅消费、舒美品质四大计划。

成本优势之外,这项工程聚焦“舒”字,提出“彰显‘快工作慢生活’的生活特质,做优做强城市生活成本竞争力比较优势”。

2017年,赵晶离开工作了两年的北京,回到家乡成都。

赵晶的生活是“快工作慢生活”的真实写照——住在老城区,上班在新区。

老城区安逸休闲,新城区节奏较快。每天在新老城区间切换,生活也跟着变奏。“上班时状态很好,效率很高。下了班就享受慢生活,周末去逛公园、喝茶、打麻将,特别安逸。”

“成都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在其他的城市,你可能只有工作。但在这儿,你能找到工作跟生活的平衡,在快慢之间随时切换。”赵晶说。

这些年,赵晶所在公司发展迅速,在成都当地招揽了大量人才。赵晶所在的西南区域总部,外地员工越来越多,销售团队基本上都是“外来移民”。一位总经理是东北人,此前在成都做过一个项目之后,就把社保转到了成都。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显示,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成都位居第六,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杭州。

报告指出,成都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呈现由负转正的趋势,对高学历人才和年轻人才保持较高吸引力。

截至2022年1月,成都的人才总量已攀升至587.6万。其中包含各类重大人才计划专家3788人,累计吸引新落户的青年大学生数量接近58万。

成都高新区

成都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成都经济发展活跃、创新产业发达,提供了大量岗位来承载人才。

“成都高新区聚集了世界500强企业132家,上市过会企业53家,高新技术企业3300余家。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国内头部企业都在这里设立了区域总部。”成都高新区科技人才局人才发展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和头部企业提供了非常多高能级、高薪酬的岗位,吸引了众多高层次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上述负责人表示,成都各区市县在市级人才政策的层面上,纷纷出台区级人才政策进行叠加,形成了政策高地,最大程度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

以成都高新区为例,2012年以来,高新区加快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人才“金字塔”结构,大力塑造高新“金熊猫”人才品牌,先后多次更新出台人才政策,切实推动人才工作从学历向专业转变、从落户向安居转变、从规模向效能转变,切实促进人才资源向创新动能转化。

当前,成都高新区已吸引聚集国家级省市级人才1500余名,各类人才总量突破70万。未来5年,成都高新区将力争聚集500名科技和产业领军人才、1000名青年科技人才,各类人才总量达100万。

公园城市的幸福

自古以来,成都就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抬头是西岭雪山,脚下是肥沃平原,富庶的资源和优越的生态,让诗仙李白赞叹“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李白笔下的草树云山,如今已经是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日常的街景。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表示,公园城市比目前其他所有的城市形态都要高级。“它一开始就是按照新发展理念来进行规划设计的,充分考虑到了生态价值的转换。‘公园城市’会成为世界城市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样板。”

事实上,成都不仅将东西两侧的龙泉山、龙门山纳入了公园城市体系,更将田园乡村统筹进来。一份由中规院提交给成都的建议中写到:通畅的、无缝连接的串联绿道将外围的绿色开敞空间与城市开敞空间连接起来,创造出城市在花园之中的感觉。

如今,“公园城市”的美景已经推门可见。在天府新区,兴隆湖一片山清水秀,绿意盎然。这里有3平方公里的水面,栖息着超3万只鸟类。

“硅谷有很多大公司的总部,我以前去那里,觉得好漂亮。现在觉得,天府新区不输硅谷。”汤继强曾乘飞机在城市上空盘旋,看到湖面波光粼粼,内心非常感动,“尤其春秋两季,美得一塌糊涂”。

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局长王科介绍,天府新区按照“突出公园城市特点”的要求,锚固“70.1%生态空间”,已初步形成“一山、两楔、三廊、五河、六湖、多渠”的大美生态格局。

在天府新区,没有扎堆的厂房,园区之间用水隔开,间隔充分。

王科介绍,天府新区的建设目标聚焦在“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以此实现园中现城、城园相融,“城市就像是在自然中生长出来的一样”。

放眼成都,目前全市实施增绿项目8263个、建成天府绿道5034公里。打造国家级生态价值转化示范区10个、生态价值转化场景380个;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生态环保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兴隆湖(视觉中国/图)

早在2021年,成都就公布了“绿色家底”:“十三五”期间,森林面积864.3万亩,森林覆盖率40.3%。这里也是全球范围内海拔落差最大的超大城市,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

在成都市观鸟协会会长沈尤的记录中,“仅在龙泉山上,鸟类大约就有三百多种”。

“这几年成都的空气好多了,绿化也更好了。”田甜的鼻炎这几年没再犯过,有时走在路上,能看见不知名的小鸟,拖着长长的美丽的蓝色尾巴,“小时候都没见过”。

2022年5月18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召开。

按照规划目标,到2035年,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形态充分彰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全面建成,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全面完成。

丰饶与悠闲

今年的成都和往年不同,冬日的寒湿消散得格外早。三月起,大多数日子都是暖阳高照。

对晴天的热爱,让成都人收获了一个可爱的外号:“向日葵”。田甜也是一朵“向日葵”。又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周六,她赶紧给小伙伴打电话,约好同去天府公园露营。

天府公园离成都市中心35公里左右,公园深处有一条河,一座桥连接着一片开阔的草坪。下午3点,草坪上支起了许多帐篷。大多数露营者是一家人,也有三五朋友一起。

田甜带来了小狗。她摊开野餐垫,摆上糕点、零食和水果,隔壁帐篷的人煮起了火锅,阵阵香味扑鼻而来。

孩子们握着风筝线奔跑,小狗在后面追逐,草地上一片欢声笑语。直到太阳下山,人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天府绿道骑行(天府绿道集团/图)

受公园城市示范区打造和成德眉资一体化发展建设的影响,城市与公园得以加速实现交融,与远方推门即可触及。成都人就此开发了公园城市的“铁人三项”——绿道骑行、城市露营、龙泉山观日出。另一方面,剧本杀等室内活动,也是年轻人的最爱。一些热门主题的剧本杀,提前一两个月才订得到。

田甜玩过一个治水主题的剧本杀,全程加食宿都在一个古镇景区里进行,时长两天一夜。“NPC(真人扮演的服务型角色)的演出非常真实,让你代入感特别强,完全身临其境。剧情推动你不停探索,最后破案,除掉大反派。”

吃、喝、玩、乐,不管你想要哪一种,在成都总能找到心头好。会享受生活的成都人,让这里成为消费的天堂。

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约九成购物中心、百货商场业绩呈增长趋势,实现了近千亿销售总额。2022年《中国零售20城》报告发布显示,成都再次位居中国零售第四城,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商业潜力巨大。

在高端消费方面,成都也势头十足。

早在2012年,福布斯数据就显示成都的奢侈品消费额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日前,成都环贸ICD、TFS天府国际保税商业中心均已开门试营业,而与环球中心仅一街之隔、总投资约50亿元的成都SKP项目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开业亮相。

作为成渝城市群的一大极核,成都具有极强的虹吸作用,吸引周边县市的中产和富裕群体前来消费,而作为大西南中枢,伴随多条高铁线路的开通,来自云贵高原的消费者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常客。

新消费是成都的另一张王牌。

一项由“喜茶”数据驱动的《城市消费报告》发现,成都的消费者更愿意午后到店喝茶小憩,相较于工作日,成都人周末下午茶的高峰时间从两点推迟到三点。

上述报告将新茶饮、互联网健身、新能源汽车体验店、书店文化空间和盲盒手办等新消费业态的头部品牌门店作为样本,只有北上深蓉四座城市有商圈在200米半径内覆盖5类门店。

据此,成都被认为是新消费业态最集中的新一线城市。集中的新消费业态既反映出市民安逸尝鲜的消费心态,也折射出市场的创新活力。

为了培育新消费业态,成都创新编制和发布《公园城市消费场景建设导则(试行)》,以政策形式率先在消费领域探索落地方案的“施工图”和“路线图”。

这份导则结合公园城市消费特质,明确打造地标商圈潮购场景、特色街区雅集场景、熊猫野趣度假场景、公园生态游憩场景、体育健康脉动场景、文艺风尚品鉴场景、社区邻里生活场景、未来时光沉浸场景等八大类消费场景,将为新消费成长提供创新土壤,也让成都的“幸福”表达更加具有吸引力。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