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囤货潮?制造恐慌,还是风险社会的自救

从二战结束至今,很多国家都在建立和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以应对潜在的危机或灾害。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对完善“自助—共助—公助”救助模式至关重要。在全球范围内,如何提高对灾害问题不关注或关注度较低人群的防灾意识,都是防灾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具挑战之处。

普通人除了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做好“自助”的准备,还要守住最基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这不仅是危急时刻‘共助’的一个基本动因,更是维系社会团结、维系社会健康的基本要素。而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在 (“囤货”) 这个行为模式上建立起更有韧性、更细致的灾害对应模式,那就算有意义了”。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周建平

2022年4月2日,工作人员在海南海口粮油储备有限公司粮食储备库检查储备粮新华社/图)

食物从地板堆到天花板

乌克兰裔英国作家玛琳娜·柳薇卡(Marina Lewycka)曾在2005年出版的小说《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中,细致地刻画了饥荒时代留下的烙印。柳薇卡的父母是乌克兰人,二战期间他们背井离乡,被驱逐到德国基尔的一处难民营。1946年柳薇卡在那里出生,随后在英国长大。

在书中第二章“母亲的小遗产”开头,柳薇卡用了三大段来描述主人公的母亲柳德米拉的“食物储存清单”。难以计数的食物被母亲分储在储藏室、床底、种植棚、车库和冰柜里,并定期更新。

在储藏室,食物从地板一直堆到天花板:“一听听的鱼、肉、西红柿、水果、蔬菜和布丁罐头,一袋袋的糖(砂糖、细砂糖、冰糖、红糖),面粉(普通粉、自发粉、全麦粉),米(布丁米和长颗粒米),通心粉(普通通心粉、短而卷曲的通心粉、细面通心粉),小扁豆,荞麦粉,干豌豆,燕麦,一瓶瓶的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和橄榄油),腌菜(西红柿、黄瓜、甜菜根),一盒盒的麦片(主要是小麦片),一箱箱的饼干(主要是巧克力消化饼干)和一板板的巧克力。在地板上,瓶子里和坛子里的是一加仑一加仑黏稠的淡紫色液体,它们用李子、红糖和蒜瓣制成,仅仅一杯就足以让最资深的老酒鬼(这在乌克兰社区里大有人在)昏睡达三个小时。”

柳薇卡的母亲是她小说的灵感来源。在柳薇卡眼中,生于1911年的母亲有节俭的天赋,“可以把骨头和甜菜根做成罗宋汤,把过期牛奶制成斯美塔那酸奶油。”通过在书中对母亲柳德米拉的塑造,柳薇卡试图阐明这种“天赋”的由来。

柳德米拉出生在乌克兰。1932年,她21岁时,“欧洲粮仓”陷入了一场持续一年的严重饥荒。这场被称为“Holodomor” (乌克兰语,意为“饥饿而死”)的饥荒导致了数百万乌克兰人死亡,其间有超过2500人被判食人罪。

即便已在英国生活了50年,饥荒留给柳德米拉的记忆伤痕从未愈合。“她确定无疑地知道,在乐购超市和消费合作社堆得高高的货架和存得满满的柜台后,饥饿依然在游荡徘徊,它撑着骷髅的身躯,睁着空洞的眼睛,伺机而动,一旦你放松警惕,就将你摄入囊中。”女儿嘲笑柳德米拉的储备“足够供养一支军队”,可她坚持自己的生存哲学:饥荒会被作为政治武器,而战胜饥饿的唯一方法是贮存和积蓄。这是她找回自我和自由的漫长尝试。

2022年3月1日,乌克兰基辅,一栋居民楼在冲突中被炸毁,市民排队采购应急物资视觉中国/图)

重启“手册”的争议

除了时代遗留的饥饿梦魇,家庭物资储备也常和过去动荡不定的时局相关。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面对紧张而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曾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等口号。如今,在部分偏远地区的建筑外墙上,还能依稀看到这些因岁月流逝和时代变迁而斑驳的口号和相关宣传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冷战结束,核战争阴影渐散。同时,农业科技、工业化、市场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等的发展也让全球饥荒人数显著下降。“囤积”一度离我们越来越远。但作为动荡与不确定性的附带产物,它又如幽灵般不时萦绕。过去十年间,很多国家都曾发布过“指南”、“手册”,告知民众如何应对潜在的危机或战争威胁。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2016年8月,德国联邦政府发布新的《民防方案》。长达69页的《民防方案》建议每位德国公民储备可维持两周生存所需的食物,以便在救援人员到达前自保。列表中除了米、面、油、盐,还列出了应储存的面包、面条、水果、蔬菜、土豆、肉类、鸡蛋、巧克力等食品的数量。这是冷战后德国政府首次要求民众储备生存物资。

虽然德国政府表示,该方案早在四年前就着手制定,旨在修正过时的民防方案,不少民众还是视之为对当时德国接连遭遇暴力和恐怖袭击事件的回应。当时,受“阿拉伯之春”和国际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IS)兴起等影响,欧洲正经历二战结束后最大的一波难民危机。据欧盟统计局对2016年前9个月的统计,欧盟各国接纳难民总数近99万,其中德国接纳难民最多,超过61万。难民问题与恐怖主义结合使德国面临严峻挑战。在应对反对党关于“鼓励囤积物资是散播恐慌和不安”的指控时,时任德国内政部长托马斯·德迈齐埃(Thomas de Maizière)表示,“力量来自合理的准备。”

2018年5月底,出于对恐怖袭击以及波罗的海地区安全局势不断恶化的担忧,瑞典也重启了防战防险手册。约一周内,名为《如果灾难或战争来临》(If crisis or war comes)的手册投送到全瑞典480万户家庭。这本20页的小册子介绍了瑞典可能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包括军事冲突、自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