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两个菜市场”

“在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已经没有菜市场了,但中国依然有很多,同时超市也很多。这两个东西为什么能并存?为什么菜市场现在依然活得这么好?”

钟淑如看过有位抑郁症的豆友说,最难受的时候,强迫自己出门,到附近菜市场逛一圈,感受一波迸发的生命力,就好受多了。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16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李慕琰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海南南国码头像个小江湖,与不远处的五星级人工岛酒店两相对望。 (受访者供图/图)

一到菜市场,钟淑如立刻变身行家。她33岁,一头耳上短发,看上去大大咧咧,作为中山大学特聘副研究员,扎根在菜市场研究了六年。只消往摊档扫一眼,她就能说出在售品种,“白皮猪,大约克,美国猪的品种,长肉非常快,几个月就可以出栏的。”

不久前,她领着电视台人员去广州的菜市场拍摄,看见摊上售卖橄榄和油柑,马上知道附近住了不少潮汕人。橄榄、油柑,还有鸡骨草,都是潮汕煲汤的常用材料。

菜市场是附近社会的缩影。高档的菜场里会有现切鳝鱼、新鲜花卉,海鲜也分三六九等,如果出现体型庞大的龙虾品种,说明附近多半是富人区。

钟淑如幼年时,家人还在务农,她习惯跟着妈妈去菜市场卖菜。六七岁时,爸爸开了工厂,搬家之后,她仍会跑回菜市场,只因旁边的肠粉好吃。后来读了大学,她和室友喜欢逛学校小西门的菜市场,带回新鲜便宜的菜,偷偷打火锅。和菜市场的交集,成了她后来的研究动力。

本科毕业之后,她前往美国得州攻读人类学博士。在异国的六年,她也习惯了像当地人一样,每周去一趟连锁超市采购食物。但最终,她还是选择菜市场作为研究对象。这是一个“在老外看来很奇怪的选题”,“在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已经没有菜市场了,但中国依然有很多,同时超市也很多。这两个东西为什么能并存?为什么菜市场现在依然活得这么好?我想回答这些问题。”

2022年5月27日,钟淑如受邀参加广州的“一席”讲座。演讲中,她回顾了2016至2017年在海南开展田野调查的经历。她走遍海南17个市县的菜市场,泡了14个月,记录下113个摊贩的人生故事。

起初,摊贩们对这个“来菜市场搞研究”的学生满是狐疑,直到借助当地的社会关系,她成功打入内部,在一家卖马鲛鱼的铺子当起了帮工,负责收钱。她每天都出现在市场里,穿着卖鱼的装备,闲时和摊贩们聊天,菜市场真实的一面逐渐向她敞开。摊贩多数是农村背景的移民,城市以一个小摊位容纳了他们,“他们是菜市场生机的最大秘密”。

在中国,拥有最多菜市场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广州、南京。历史悠久的菜市场,在城市更新发展中依然蓬勃,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疫情之后,人们的生鲜消费习惯发生变化,线上平台和社区团购模式人气大涨,与之对应的是菜市场和超市的寥落。

不过在此之前,菜市场更大的危机早已浮现。钟淑如从南京菜市场协会得知,如今80%的顾客是中老年群体。“菜市场最大的问题是在失去年轻人,或者说从来没有赢得过年轻人。”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如今,我们为什么要重新讨论菜市场?演讲的最后,钟淑如说:“当下的城市生活已经够千篇一律的了,菜市场就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XM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