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2022:在动荡面前,文化还能否“例外”?

在时代的巨浪中,戛纳电影节也终究不是岿然不动的巨石。它更像一艘被暴风包围的船只,在扑朔的视野中,试图厘清应当选取的方向。无论如何,至少有一点已经成为共识:想要返航或是停在原处已经不可能,这艘船只能前行,不论对错。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杨静茹

▲2022年5月18日,第75届戛纳电影节,非竞赛展映单元电影《壮志凌云2:独行侠》举行首映,汤姆·克鲁斯等主创出席活动  图/视觉中国

亲历与旁观

每当我置身于戛纳电影节现场时,都会产生一股晕眩感,这种晕眩既来自狂热的迷影氛围,也来自因电影浓度过高所导致的现实含量稀薄。每年夏天,数以万计的电影工作者(演员、编剧、导演、制片、金主、发行商、经纪人、买家、公关、掮客……)、记者与观众都会如约相聚在蔚蓝海岸,参与这个集中放映一百多部长片短片的盛会,仿佛正身处世界中心参与历史,仿佛除此之外的一切都不重要。

这种氛围,正是戛纳电影节苦心营造的效果。从1939年创立到现在,它一直试图将自身定义为电影艺术与艺术家的避风港,也试图以最具象的形式,身体力行地呈现法国闻名于世界的“文化例外”原则,以抵御经济霸权和政治风浪的侵扰。

但当置身事外观察时,会发现一切变得复杂了。因为新冠疫情,今年我无法前去戛纳。只能身处一个院线停摆的地区,旁观一群人在地球另一端庆祝电影业重返正轨。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充满了矛盾和反讽意味。本届电影节以《楚门的世界》经典场景作为海报主题,鼓励人们冲破媒体控制,寻求自由。然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影展开幕式上的视频现身,却引发了一些人的质疑:政客与电影界名流的“联姻”,不正是把世界时局变成了被《楚门的世界》讽刺的大型真人秀吗?

与电影节相关的另一桩新闻,则在它正式开幕前,就在英美媒体圈引起轩然大波。影展艺术总监蒂埃里·福茂于开幕前接受美国线上杂志Deadline采访,就争议导演波兰斯基和主竞赛单元男多女少的导演比例问题给予了直率回答,但影展官方媒体部门在审稿后,要求Deadline将这两段内容删除,这导致后者最终拒绝刊发访谈。

▲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蒂埃里·福茂  图/视觉中国

戛纳与Deadline之间的龃龉,或许又是一场当下时代司空见惯的drama:一方面是美国媒体试图将其刻板的平权标准强加给欧洲电影节,另一方面是来自戛纳影展官方的傲慢——接受审稿只是参与影展的记者要解决的麻烦之一,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面对步骤繁琐的资格申报过程、官方对不同媒体层层分级的权限划分、节庆宫门口态度生硬的安检人员,以及对流量完全无力负荷的网上订票系统。记者们的时间,就这样浪费在漫无止境的排队、宕机,以及与工作人员的争执中。

但记者能享受的待遇已经比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