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学问与挣大钱,往往不可得兼

学历,实际上是证明一个人“学习的经历”,达到了从事某项专业的入门资格。说到底,就是一块敲门砖。而非一张纸盖上钢印,就规划了人生定局、决定了可领到多少高薪。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30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陈斌

无意中接触了一位愤愤不平的高学历者。有位没编制的大学老师,985博士、小半生求学艰难、百场考试煎熬、毕业时已三十多岁。入职后,学校没给他分教师流转房,而是暂时安置在学生宿舍,连独立卫生间都没有,月薪到手1万左右。相亲,女方看不上他,愤怒而郁闷得想辞职,但其专业在市场上没需求,若转行,就得与二本甚至专科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类似事情并不鲜见。某985大学招聘老师,与一大批博士签了预聘制协议。几年后,仅几名博士留下,其他都先后离开。这里包含着淘汰机制。倒不是说留在大学的比走向市场者更优秀、更厉害,而只是更加适合。留下者更适合学校生存环境,其日后待遇也会逐渐得到改善。而离开者,或更适合市场机制,在经济回报方面往往获得更多。

笔者的朋友,夫妻俩都在清华大学读“博士后”,也给本科代课。运气比上面那位“愤愤不平者”好些:清华提供了教师流转房,这在北京很不容易。夫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木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