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国车都的消费突围

责任编辑:戴春晨

在中国的民间话语里,只有两座城市能被冠以“大”的前缀:大上海与大武汉。无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消费,上海睥睨全国。现如今,武汉这座何以称其“大”?

从经济和消费绝对实力来看,武汉在中部居于领先地位,但与深圳、苏州、南京、杭州等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从新消费业态发展来看,隔湖相望的长沙早已成为新消费品牌热土,茶颜悦色、墨茉点心局等新品牌层出不穷。

当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大拉动力,以生产和贸易为重要标签的传统工业城市武汉,如何在消费时代中突出重围?

这座城市的答案之一是,汽车。

武汉能做什么?

一流的国家必有一流的汽车工业。

2021年我国国内汽车商品零售额4.4万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左右。在消费领域,属于大宗消费品的汽车,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

这一特点在武汉也不例外。根据武汉市统计局数据,2022年一季度,武汉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8%,增速位于全国前十城市首位。具体商品品类上,升级类、汽车类商品是武汉消费数据的主要推动力。

从数据来看,武汉汽车消费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增长势头喜人。2009年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曾明确表示:“拉动汽车消费,对刺激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并且在催化中还有可能诞生新的产业。”

消费能为生产提供新的增长点,同时推动制造升级,而这恰恰是武汉现阶段所需要的。

与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一样,武汉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案中提出要培育“武汉造”产品。城市自有优质品牌的培育,能够推动本土消费品制造业的重塑和优化。

但从具体内容来看,除了对老字号、旅游商品等有特别指明外,汽车制造并未出现在方案中。同为传统汽车聚集区的重庆在方案中则明确提出将打造全球重要的汽车研发、制造、应用基地,培育长安阿维塔等中高端本土品牌。

《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重庆市政府官网/图)

近期,为刺激汽车消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同时,工信部等四部门也宣布,将正式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从产业政策、本地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以及同类城市发展方向来看,汽车消费,是武汉理应确定的航向。

武汉为什么能做?

2013年,世界汽车中心——底特律宣告破产,令这座城市开始警惕传统燃油机市场的衰退,一场围绕新能源汽车的“换道”行动开始了。

先行布局令这座城市纾缓了产业转型的阵痛。但无法回避的是,没能抓住蔚来和小米始终是武汉人民心中的遗憾。

遗憾已经过去,重要的是如果不能把握未来,这座“中国车都”还可能继续遗憾下去。

当前的全国汽车工业版图群雄并起,既有长春、重庆、上海、北京和广州这些老牌选手,还有合肥、西安等产业新贵,武汉要谋得一席之地并不轻松。

汽车消费,是一项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消费选择。我们不禁要问,发展汽车消费,武汉有什么?

首先当然是人。人是消费的主体,人口基数构成了消费的基石。2021年,武汉市常住人口1364.89万人,比2020年增加120.12万人,增量位于全国第一,是我国第八个“超大城市”。自2020年开始,武汉连续两年人口增长突破百万,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大学毕业生群体是值得注意的群体。《2021新青年用车报告》显示,当前我国近70%的购车用户不到30岁就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车。

换言之,以大学毕业生构成的中产群体,将可能撬动汽车消费市场。

而吸引大学生,武汉市已形成一套“打法”。武汉市推动的“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四年间新增留汉大学生139.4万人。前不久,武汉市政府还提出减免住房租金、发放就业创业补贴等20条政策,通过加码优惠力度吸引更多大学生来汉、留汉。不难预见类似的鼓励措施还会继续下去。

市民购买汽车的主要原因是方便出行,特别是近两年疫情期间,公共交通受限时,个人和家庭对于汽车的需求上升,经历过疫情重击的武汉更是如此。据《长江日报》报道,2020年以来,武汉机动车上牌量急剧上升。

消费需求高涨提升了消费倾向,而消费能力则是消费倾向“变现”的结果。2021年,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列全国第九,消费实力领先。投射到汽车消费上,数据更加明显。

目前,武汉汽车保有量超过400万辆,成为我国第八个汽车保有量突破400万辆的城市。从300万辆到400万辆的跨越,武汉只用了3年时间。为满足城市发展需要,2021年12月1日,武汉宣布启动鄂W号牌,正式进入“双号牌城市”俱乐部。

消费人群、消费倾向及消费实力外,武汉的产业链也为汽车消费提供了重要支撑。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强大的消费能力作为支撑。在消费形势不及以往的情况下,每个城市都在寻找自己扩大消费的最优解。对武汉来说,依托自身汽车制造基础,发展汽车消费无疑是答案之一。

近年受油价上涨、节能环保等压力影响,越来越多汽车消费者将目光转向了性价比较高的新能源汽车。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联合懂车帝发布的《新能源与燃油车用户消费行为洞察报告》显示,年轻用户更关注新能源车,其中40岁以下新能源车消费者群体高达84%。

2021年,岚图、小鹏、东风本田新能源和东风高端新能源越野车项目落地武汉,预计未来2到3年,武汉新能源汽车产能占比将提升到50%以上。

随着越来越多高学历的年轻大学生留在武汉,当地新能源汽车需求将十分可观,这将推动武汉汽车制造的转型升级,实现消费与产业的“并驾齐驱”。

武汉还要做什么?

虽然消费实力全国领先,但在收入水平上,武汉存在短板,这将对未来城市的消费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与深圳、苏州、南京和杭州等未入选国际消费中心的城市相比,武汉老百姓收入增长慢,消费能力水平下降。数据显示,2021年,武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297元,比上海、北京少2万元,与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南京等城市的差距也在1万元以上。

增加居民收入这件事情上,武汉市早在2017年就提出,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5.8万元左右。从数字来看,目标尚未达到,但考虑到疫情的影响,这样的表现难如人意。

去年3月,武汉市“十四五”规划出台,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计划、拓宽居民增收渠道等关键词出现在其中。

此外,在人口高密度的城市,汽车消费一定程度上受到道路拥堵、停车场不足等多种城市“空间匮乏”问题限制。

百度地图《2021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显示,在汽车保有量大于300万级城市拥堵排名中,武汉仅次于北京、重庆、上海和广州,位列第五。

在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00万的8个城市中,武汉是唯一没有限行、限购及限号的城市,随着人口和汽车保有量增多,武汉交通拥堵情况上升。

在“空间缺乏”问题上,两江三地的地理格局使跨江、跨湖区域成为武汉的天然堵点。

2022年,武汉市公安局选取了10个长期性堵点、10个阶段性堵点以及N个短期性堵点,从重点拥挤路段入手改善拥堵状况。

对于停车位缺口达62万个和停车泊位规划设置不合理的问题。4月13日印发的《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3号建议案办理工作方案》就提出,将制订停车设施建设规划,每年新增10万个停车泊位,针对供需矛盾突出的区域,结合实际情况实现差异化供给。

对志在角逐国家消费中心的武汉而言,汽车市场只是城市消费市场的一部分。

例如,武汉正在加快江汉路、楚河汉街、光谷步行街等特色步行街智慧街区建设。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天下第一街”的汉正街,经过十年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汉正街完成了“小商品市场”向“时尚汉正街”的升级。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方案指导下,汉正街将成为武汉商贸金融和文化旅游中心。

期待市井武汉的时尚转变。

网络编辑:木吾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