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侠之小者,为空气改善奔波

赵 亮   空气侠创办人

“雾霾二字正在逐渐淡出公众视野。曾经的大气污染重灾区京津冀取得了里程碑式突破2021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天津、河北也达到了40微克/立方米以下。放眼全国,PM2.5浓度也已实现数年连降。

大气污染治理的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在2013年有环境监测记录的第一个月,京津冀地区就遭遇了5次重污染天气。彼时,赵亮把目光投向PM2.5,正在筹建专注于空气污染的环保组织空气侠

多年来,赵亮和同事们从人肉取证、举报污染问题、和排污企业斗智斗勇,调查钢铁行业污染、柴油车尾气、监测数据造假,到约会环保局,参与绿色工厂共建,推动了超过600个典型的环境问题整改,累计撬动环保治理投入超36亿元,足迹遍布28个省市。

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梁启超认为侠之小者,为友为邻。赵亮觉得,自己是侠之小者,在行侠路上,只为空气质量的改善而奔波。

麦田里的污染侦探

环境专业科班出身的赵亮认为环境保护和武侠有些相似之处:当大气污染发生,需要快速出现并采取行动。空气侠的名字也应运而生。

早在空气侠发起之前,雾霾就已经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十八大以来,官方显示出了治理大气污染壮士断腕般的决心,火速将PM2.5列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建设监测网络,专门针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史上最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于20139月正式出台。

在微博上,每天空气侠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来自群众的举报线索。环保组织的草创时期,志愿者们根据线索分头调研,因为没有专业装备取证,赵亮想出在污染企业旁的麦田里人肉取证的方法,躺了一晚上,第二天不洗脸直接去环保局举报,工作人员问证据在哪里,赵亮说:证据在我脸上。所幸,这个问题很快得到处理。

2015年,环境保护部在举报热线外开通了全国12369环保微信举报平台,志愿者举报时可以直接在微信里传输现场照片,效率大大提升。

与排污企业交涉也是艰难的过程,遇到保安呵斥、驱逐并要求删除照片是家常便饭。赵亮记得,有一次在河北唐山调查钢铁行业污染的时候,他差点被发现,村民打圆场说是当地朋友才帮他们逃过一劫。

“靠一个人去关注一个城,简直是天方夜谭。赵亮感慨。经历过一些经验和教训之后,空气侠逐渐意识到需要更专业化的调研和团队,比如在出发前做桌面调研,了解地区的工业、经济和社会情况,学会与监管部门、合作伙伴一起配合,而不是一两个人满腔热血地把自己发射到现场

让草根NGO的声音被听到

草根和个人的话语权是有限的,怎么能让监督的声音被政府、企业和公众听到并引起重视,空气侠团队总结了一套经验。学会与当地环保部门联动是第一步。在微博举报污染线索的时候,空气侠会同时@当地环保局和新闻媒体,公开自己的处境,再将现场的取证内容整理成报告,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各级环保部门并跟踪治理。

2015年对于中国环境保护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被誉为长了牙齿的新环保法实施,法条中多次提到公众参与环保,公民和环保组织可以依法监督、举报环境污染,这给空气侠们带来了信心。

污染企业和环保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立的,为了让企业更重视举报,推动污染问题得到整改,赵亮在向环保部门反映线索之外,还会查询污染企业的在线监测数据,通过数据确认企业的排污信息,申请环评报告等资料的信息公开。

2016年,空气侠在举报一家山西焦化企业排污的时候,当地环保部门在看到举报信息后主动和空气侠沟通,直接表示可以协调并陪同空气侠进入企业调研”“。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赵亮明显感受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式更多了、影响力更大了。

环保从“独行侠”变成了“群侠”

过去几年,中央环保督察在各地掀起了环保风暴。对环保组织来说,政、企曾是推动问题解决的两个关键点,而督察的顶层设计打通了这个难关。

赵亮观察到,公众投诉举报的积极性非常高,只是不知道怎么去做。在中央环保督察组进入河北期间,有公众打不进电话,或者不能在短时间内表达清楚问题。于是空气侠团队结合自身参与环保督察的体验,梳理出一份《中央环保督察公众参与指南》,帮助举报环境污染线索的公众迅速找准责任主体,避开高峰期,高效地反馈问题,这份指南也收获了环保系统内部人士的点赞。

空气侠还撰写了一份傻瓜式大气污染观察图鉴,公众只要翻看照片,就能分辨出是无组织排放还是有组织排放,是冒什么烟、可能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拿着它去监督和举报。这本图鉴后来成为山西大气监督员培训的配套工具。

2016年,空气侠由临汾二氧化硫爆表事件开始,开始关注到陕晋豫三省交界地区,将工作主场从北京转移到西安。这里也是后来大气污染的新战场汾渭平原。

此时的空气侠开始引入无人机航拍、短视频发布的新形式,与法律等领域的专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跨学科、跨领域联动,从单纯的监督举报、发布行业观察,转向协同共创绿色工厂,为公众、企业和政府牵线搭桥,实现真正的多元共治。空气侠从独行侠变成了群侠

多元共治模式在陕西韩城被诠释得颇为生动。借助由公众、环保组织、媒体、法律形成的压力带,2019年,空气侠通过与陕钢集团有关部门沟通,最终让其在韩城本地的子公司龙钢公司为NGO、公众和专家学者打开大门,通过常态化的多方研讨会,探讨企业超低排放方案,对环保组织参与环境治理而言具有标杆意义。

2021年3月,经过长期对钢铁行业的观察,空气侠发布了汾渭平原地区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观察报告。在这一年,汾渭平原钢铁行业减污降碳专题调研在韩城也正式启动。

赵亮认为,过去环保组织的行动存在鲜明的冲突型特征,缺乏对话、各自为政,而现在多元共治中,各方形成合力而非对立,环保组织扮演的是桥梁和纽带的角色,链接多方力量,推动区域大气治理和高质量发展。

几年前,赵亮曾参与拍摄了一部公益电影《反污风暴》(片花)。他说,在自己内心深处,有一部影片《空气侠》,讲的是大气治理的进程中,有一群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通过有担当的行动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而他们,只是成千上万个空气侠的一个缩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