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群星闪耀时》读英雄|高中组一等奖

作者:陈礼嘉 学校: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

南方周末第二届“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

奖项:高中组一等奖

作者:陈礼嘉

学校: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

指导老师:付冬梅

第一次踏入高中的校门,掠过巍然耸立的楼宇、来往的陌生的面孔,我迎面看到了自己茫然的未来。但是我的书包沉甸甸的。我特地带上,也只带上了这本《人类群星闪耀时》,希望自己在青春的迷惘里挣扎的时候,看一段书,也许不会沉缅于悲伤。

就是怀着这样的想法,我读完了这本书。把个人渺小的痛苦放在历史的波澜里,内心便会莫名生出一种神秘的使命感。青春的滋味,谁没有过?青春的迷惘,谁没有过?比起劳苦大众生活的沉重,比起人类命运的兴衰,我真的该好好承受这份痛苦。

一个英雄是为痛苦而生,也是为悲剧而死的。人类群星的闪耀并不总是成功的光芒。

随便一想,古罗马的西塞罗一生都在为罗马帝国的自由民主奋斗,最后不也是被政客刺死了吗?那座演讲台,西塞罗发表过抨击专制主义的人文主义式的演讲台,钉上了他自己的头颅。这是英雄的下场,是伟大的代价。正是西塞罗带有讽刺性的悲剧,他的人格更加高大了。假如他活下来,执政当权,他的人文思想必然会被政治光芒给掩盖。的确是这样的,只有悲剧和痛苦,才能筛选出英雄啊!一个养尊处优的享乐派,哪里有机会施展人性的光芒?一个和平麻木的时代,哪里会冲出英雄用死亡捍卫理想?想到这里,什么司马迁、海伦·凯勒、史铁生全部涌出来了。我知道,这些“残疾人”是只要一提名字就会让作文阅卷老师厌烦的。可是他们是真英雄,是苦难之子。英雄也不应该被应试教育给扼杀!

没有哪一个英雄,一天24小时都在当英雄。他也是一个对人生束手无策的凡夫。

有人说,每个人的青春都会品尝失恋的滋味。青年会,垂垂暮老之时也会。当耄耋之年的歌德爱上了十九岁的少女时,他被少女的反复无常弄得大病一场。想一想真有意思。英雄与凡夫俗子并无两样,都得沦为命运的阶下囚,显得无能为力。我们的烦恼,其实早在千百年前重复上演无数次了。再比如上世纪的摇滚巨星约翰·列侬,又酗酒又吸毒,有严重暴力倾向,使他毁誉参半。但英雄何以成为英雄?在他们的世俗之石、欲望之石和苦难之石里,艰难地绽放出生命之花。歌德在那以后谱写出壮丽的《浮士德》,列侬创作出无数石破天惊的摇滚作品,改写了音乐史的径迹。他们凡人的肉体里闪耀出人性的光耀,哪怕极其短暂,也足以把宇宙都引爆!没有一个人一生都在当英雄,但总有一个瞬间他们会化身成永恒的英雄,让历史都黯然失色。

英雄的死亡常常是壮丽而且让人回味的。可是英雄的价值,不需要壮烈的死亡来佐证。

纵观全书,我最喜爱的篇目是《争夺南极》。斯科特一行人的死,是标准的英雄的死。自然环境险象丛生,面对危机临危不乱、视死如归,最后为人类光荣的事业献身。多么有英雄气概、堪称模范的死法!夜间每每一读,语语惊人,字字闪光,小小心灵彻底被这宏伟绝伦的悲剧震慑得颤抖,灵魂飞升,仿佛从宇宙俯瞰渺小的人类社会。

相形之下,托尔斯泰的死显得朴素甚至寒酸。革命青年怒斥他的软弱,当局恐惧他的声望,妻子不理解他自耕自足的生活。他背负良心的伤痛离家出走,最后死在了火车站里。声名赫赫的文豪,名门的贵族,悄无声息地离世。无人理解他出于人道主义和乌托邦理想的死,无人看透他深邃的理想。真是孤独的死亡啊。

的确,称颂斯科特的死的文字,远远多于托尔斯泰。人们似乎把这大文豪的死忘记了。似乎死得不够高级,个人的理想也会蒙羞似的。这是多么愚蠢啊!英雄的死,是外界条件和个人意志共同作用的结果。死亡是为理想献身的形式,这种外在的形式却不能决定内在的精神内涵和人性之美。要知道,人可以选择用怎样的姿态迎接死亡,却不能选择何时何地死、怎么个死法。英雄的价值,永远都不需要死亡来衬托。他们存在的意义,都拿给后人见证吧!说到死亡,我又忆起了我的爷爷。

他是今年三月份走的,走的时候沉浸在昏睡里,并不能敏感地体察到身体和心灵的痛苦。爷爷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毕业于华东师大,到厂里身居要职,年轻时嗜好抽烟和赌博。幸而他是个顾家的男人,心里总有一处属于家人的柔软,生活过得并不难堪。死前几个月,他强忍着病痛的咬噬,对肉体的折磨缄口不言。他不愿奶奶在床边服侍他,也不想再多花家里的一分钱。他觉得这辈子不枉来人间走一遭。“这辈子,我可把你们折腾够了。”

爷爷的死比起这些大人物不值一提,如同一粒沙子被历史的飓风裹挟着走,再不见了影。但是茨威格在序言里说,书里的人物都是“由于特定的时机,人性的美充分展现”,这样看来,爷爷也是一颗伟大的星,也是一个英雄。其实,每一个苦苦耕耘生活,每一个和命运展开血腥搏斗的人,都是人间平凡而伟大的英雄。

以上,就是我从这本书对英雄的见地。人生很短暂,转瞬即逝。我要努力读更多的书,学更多的知识,走更长的路,尽自己所能,把苦短的一生活成英雄的一生。就算我注定只是一个造化有限的凡人,我也还是要当一个属于我人生的英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