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谁寄锦书来?|高中组二等奖

作者:杨娜娜 学校: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

南方周末第二届“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

奖项:高中组二等奖

作者:杨娜娜

学校: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

指导老师:束冰珠

颦儿亲启:

展信佳。

冒然来信,多有打扰,还请姑娘见谅。同时,也请原谅小生对姑娘称呼措辞的唐突。小生与姑娘素不相识,但那位小郎君对小生说,先生能够帮我写这封信已是让我万分感激了。小生自然不会做那等无偿写信的买卖,倒不如说,作为一个急需灵思妙感的读书人,一个珍藏于他人心中已久的故事在小生心里才是抵万金的存在。

所以姑娘还请原谅小生对姑娘的称呼冒昧——这都来自那位小郎君的授意。说来作为一个读书人,小生对研磨字词语句中的深意最是擅长,那么,就让小生出于一些私心从这个称呼中做出一些猜测:那位小郎君大概算是姑娘的至亲之人?当然,只是猜测,为了满足小生作为局外之人的好奇心。

若说小生与那小郎君的初见,也算是颇含缘份天机。彼时正值孟春,“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人间正值好风景。小生平素最爱赏花,听闻城郊有一桃花林正值花期,花开烂漫,好不惹人喜爱,小生便如采花衔蜜的蝴蝶般也被吸引了去。

小生与小郎君便是那时相识。要说那小郎君也是真真古怪。旁人来到桃花林,见漫山遍野粉红色,周身洒满桃花香,便不免心旌荡漾,引出无限遐想来,这时邀三五个好友,共赏桃花,共品花意,也不免小酌几杯,桃花树下品桃酿,酒兴到时,吟诗作对几首,总算不虚此行。若说旁的,大办桃花宴者亦有之。众人围坐一圈,行酒令起,流水伴殇花,小杯浸诗意,才子佳人们吟词对偶,共争“花魁”,颇具风趣。自然,桃花亦称“红雨”,“天上下起了红雨”便是意为姻缘有道。再者步入桃花林,满目粉白色,枝头堆叠的桃花似少女的粉腮,含羞带情;那被压弯的颤颤巍巍的枝丫又似少女被逗笑弯了腰,纤腰抖抖,好不快活。总之让人不免生了旖旎心思。小儿女们在这个季节相约成伴,在红绸上写下情思种种,挂在枝头,放眼望去,红绸在枝头飘荡,似真在这粉白雾中下了场“红雨”,道不尽的悱侧缠绵。

赏花,亦作赏华,境界更深者亦可“赏人”。

但这小郎君却与旁人不同。别人赏花,他却不然,反其道而行,前来“葬花”。小生见小郎君时,已是行至林深处,有诗云“林深时见鹿”,鹿没见着,倒遇见个怪人。小生见他“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扫着落红,却并不撂在身旁的水沟里,反倒统统装进随身的花囊中。顿觉好奇,便想上前询问。走到近前,才发现此人衣着华贵,周身也透着矜贵气质,唇红齿白的,一瞧便是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说是这样,神色间却又透着股木讷,眼神无悲无喜的,倒又像是个出家的僧人,着实令小生奇怪。

不过,一看便知是个有故事的人。

“不知公子为何要将这些花搜集起来?撂在这水里岂不更省些气力?”

虽是询问,实则也是猜测。花开时节,收集花瓣酿酒者亦有之,不过小生观他身旁有个提前挖好的坑洞,看似是要埋些什么东西,便大胆做出猜测。

果不然,“撂在水里固然可省些气力。但你只见这方水清土净,若是流出去,途经人家,免不得有脏的臭的混倒,倒是糟蹋了这花。”说罢,他拿出方才装花的锦囊,神情间木讷不复,却又带了点悲悯,“人说万物皆有灵,花自然也是有的。人死后要装进棺椁,埋进土里,立碑于土上歌功颂德,百年后倒也干干净净;花虽死了,却不能那般随意扔进水里,活该糟践了。不若同人一般,也给他立个冢,虽则鲜为人知,但到底算是悼念,左右日久也同人一般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小生一愣,心里却愈发惊奇起来:“如此说来,倒是小生是个俗人了。”

“小生是附近义学里的先生,幸而识得公子,不知公子如何称呼?”

他放下手中花帚,也向小生揖了一礼:“哪里,先生言重了。我叫宝玉,单名一个瑛字,先生唤我宝玉便好。”

翌日再见宝玉,还是在那桃花树下,不过这次他没再带花锄花帚,只身一人,像是在等什么人。

“先生今日又来赏花?”他远远见到小生,向小生问好。小生虽则只比他略长几岁,倒也受着,颔首以示肯定。

“我听闻先生平素里会帮别人代笔写信,不知先生可否也帮我写一封信?”他朝小生拱了拱手,语气间暗含期待,神色是一种说不出来的释然。

好似一切都要走向完结,心中执念终将消散的劫后余生。

原是在等小生。

小生恍然大悟,了然道:“自是可以的。不知宝玉你又有何故事可以分享呢?”

小生看向他,他苦笑,语气不知是嘲弄自己还是讽刺旁人:“万望先生不要嫌恶我的故事才好。”

小生实则知他底细。他言自己叫宝玉,又通身气派,是个富贵人家的,若说整个京城还有哪个像他这般的人物,那便只有一个——贾家那衔玉而生的小少爷,贾宝玉了。且因着小生平素也惯爱听些八卦,关于他小生也听了不少。说这衔玉而生的金贵人儿自幼喜好女色,打小儿与家中女眷生活在一处,前些年还与薛家的千金结了姻亲,如今虽则家道中落了,但到底曾经殷实过,在旁人眼中也是令人艳羡的。

可这又分明与小生初见他时的神态不等。当时小生观他的神色,说是个少爷,莫若说是个僧人。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小生的一切疑惑都已消弥。

偌大的贾府,人、神、鬼、怪似都在这里齐聚,共同高唱着几代人的生、老、病、死、爱、恨、别、离,金银瓦砾之下,是数不尽的贪、嗔、痴、恨、爱、恶、欲。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是个好故事。”小生不由喟叹道。

宝玉站在一旁,眼神又恢复初见时的无悲无喜,见小生看来,他抿唇不言。

“那么,小生该如何称呼那位姑娘呢?”那位姑娘到底是谁,那是听完故事的小生与亲历者宝玉都心知肚明的事。当然,也即是正在阅读这封信的姑娘你。

“称呼?”宝玉回过神来,似是想到什么,微笑道:“颦儿,称她颦儿即可。”

“是有何出处?”小生好奇问道。

“出自《古今人物通考》:‘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他又朗声道,眉眼间是说不出的矜骄恣意,“况她眉尖若蹙,取这‘颦’字,岂不两妙?”

小生见他一时竟似少年时,心中感触颇深,不由赞道:“是极!”

如此,便是这封信的由来了。小生为人代笔惯爱阐明缘由,所以费众多笔墨在此,万望姑娘不要厌烦才是。那么,信的“正文”如下:

颦儿亲启:

展信佳。

不知妹妹近来身体可好?可有添衣?虽则已入了春,但若遇着倒春寒,言此也是极有必要的。

近些时日总是时常梦及你我二人初遇时的光景,算来距今也有近十年的岁月了——已经过了那么长,又仿佛仍在昨日。

有好多话想与你说,但到如今下笔时,又不知云何,大概是我太过愚笨了。妹妹那般聪慧,想必是知道我对妹妹思念的罢?

近来我总有预感:一切都将到达终焉之时。

当然,即便到那时,我也会应妹妹所言,好好活着。

闺安。

宝玉

前些时日小生回乡时听闻同乡的空空偶得一奇石,上书一段趣闻,小生便趁兴观摩一番,不料竟与今日所闻故事别无二致,不由哂笑,之前所言自己乃局外之人,原是终究当局者迷。

仙子如今尘缘已报,但世间缘份羁绊又如何是你来我往就能道尽的呢?终是“剪不断,理还乱”罢。

兴许小生能在哪天有缘得见仙子?那自是小生之愿。

万望仙子安。

代笔者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