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镭姑娘”

怪病在新泽西州遍地开花,许多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新泽西劳工部和消费者联盟都介入了调查,镭公司为自证清白,也聘请了职业病权威对工人进行大规模体检。结果,几方调查都指向同一个结论:镭杀死了那些女孩。

责任编辑:刘小磊

英国作家凯特·摩尔和她的著作《镭姑娘》。 (资料图/图)

20世纪初,一位“未知的神”降临人间,它能杀死癌细胞,也能让人面色红润,光彩照人。有人说它的光芒“就像善举照亮这个糟糕的世界”,在美国,人人对它趋之若鹜,一时之间,吃、喝、服饰、日化、美容、医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处于它的执掌当中。

这位万能之神就是镭。可就像童话所写的那样,魔力往往也是诅咒,镭带来的灾难很快便席卷美国,无数年轻女孩被其吞噬。这场噩梦是人类发展史上黑暗的一页,已被学者从各个角度审视过无数遍。2015年,一位名叫凯特·摩尔的英国作家因一出戏剧了解了此事件,之后她翻阅了方方面面的学术著作。“我是个讲故事的人,并非学者,”她写道,“我很快发现没有一本书把镭姑娘置于舞台中央,也没有一本书从她们的角度讲述整个故事。”

摩尔决定为她们发声。她写了纪实作品《镭姑娘》(中译本名为《发光的骨头》,刘畅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将30位镭姑娘置身于聚光灯下。她们的故事令数以万计的镭姑娘的苦难与勇气有迹可循。摩尔收集了翔实的资料,包括当时的报道、受害者的信件、记录,以及相关人士亲属的回忆,还原了这场镭灾难的原貌。阅读本书的过程犹如观看一出扣人心弦的戏剧——令人不安的开场;一波三折的追寻真相的过程;法庭交锋剑拔弩张;结局荡气回肠,余音不绝……如同作家梅根·马歇尔(Megan Marshall)所言:“那些殒命于商业和科学的邪恶联盟的镭姑娘们,在这本书中犹如凤凰涅槃,死而复生。”

女孩们在为表盘画边时,不时用嘴抿一下笔尖。她们被告知涂料不仅无毒,相反还能促进红细胞的产生。 (资料图/图)

“她们以为这样的日子永远不会结束”

任何一个翻开《发光的骨头》的读者,或许都无法忘却开篇的一幕——1921年的一个早上,14岁的凯瑟琳·肖布走入了纽瓦克市的镭光材料公司表盘厂。这里的每个女工身边都摆着一个木盘,里面是夜光表盘半成品。凯瑟琳·肖布被眼前的景象震深深震撼, “(一种奇异的粉末)到处都是,工作室里粉尘弥漫……缕缕粉尘飘起,像是悬浮在空中,而后又慢慢地飘落,落在正全神贯注于手头活计的表盘画工的头发上、肩膀上,让这些姑娘看起来熠熠生辉。”

任谁也料想不到,这美丽、静谧的瞬间,包孕着血雨腥风。

那种粉末是镭粉,姑娘们用它勾兑夜光涂料。女孩们被告知涂料不仅无毒,相反还能够促进红细胞的产生。描画表盘的工具是纤细的骆驼毛毛笔,为防止涂料凝固、让驼毛保持一丝不乱,女孩们边画边不时用嘴抿一下笔尖。据她们回忆,夜光颜料吃到嘴里有股沙子味,有时细小的颗粒还嵌在牙齿里。但女孩们只能重复着绘制表盘的标准动作——抿、蘸、画。

 “一战”爆发后,市场对夜光手表的需求越来越大。镭公司扩大生产,更多女孩加入公司,比如雄心勃勃的18岁姑娘格蕾丝·弗赖尔、阳光美人埃德娜·博尔兹,和马贾家的三姐妹阿尔比娜、莫莉、金塔。

在远离纽瓦克的渥太华市(编者注:美国伊利诺伊州城市名),镭公司的竞争对手镭表盘公司也在大规模招聘。这家工厂由默里小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