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一幅描绘中的大健康蓝图

回首这非凡的十年,我们在挑战中突围,在稳健中创新,在前行中汇聚力量。这是中国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也是平安高质量发展的十年。紧跟教育普惠、乡村振兴、服务实体、健康中国、绿色金融等时代发展方向,中国平安不忘初心,专业创造价值,用心守望国民美好生活。

夜深人静,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卢冬梅主任收到了一封紧急求助

一位远在罗马尼亚的患者通过网络向她描述自己的病情,“我原本就患有SMI(无症状心肌缺血),平时饮食作息都非常注意。”患者冯先生表示,“这次来罗马尼亚出差,可能是飞行时间太长导致了心率加速,最高竟然达到每分钟200!”

身处异国又有基础病在身,冯先生感到慌张不安,突发状况又无法预约到当地的医生,情急之下,他想到公司为员工购买的平安保险,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名医服务”,借此联系上卢医生。尽管有5小时的时差,卢医生仍然用最快的速度查阅了冯先生提供的资料,原来患者竟在罗马尼亚感染了新冠病毒。作为曾多次带队出省、出国的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呼吸科专家,卢医生有着丰富的新冠肺炎预防救治的临床经验。“当务之急是尽快治疗新冠。心脏的问题当然也要彻底检查,但也是在转阴以后的事。”

网络另一头的冯先生压根没想过诊疗方案来得这么快。短短几个小时,他已经拿到了一份关于心律失常症状的治疗方案,为了方便他在海外用药,卢医生还翻译了一份全英文的用药建议传给他。这是冯先生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在线问诊,也让他真切体会到了平安“名医服务”的省心。

近年来,平安持续推动“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升级,积极构建“综合金融+管理式医疗”服务体系,将差异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与作为支付方的金融业务无缝连接,志在打通供给、需求与支付的闭环,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医疗健康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迈进。健康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而中国平安等企业正为此不懈努力。

触手可及的医生

实际上,平安的“名医服务”早已运作并优化多年。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同年,中国平安正式上线互联网医疗平台,开启了“名医触手可及”的全新问诊渠道。在严格的准入门槛基础上,签约医生数量不断扩大,目前已有超过1500位包括院士、国医大师、三甲医院重点科室学科带头人等医生活跃在平安客户的身边。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渗透普及,平安想要为医患之间搭好一道桥梁的设想日臻完善。不但要“搭”得快捷,而且要“搭好”,平安认为,沿着这道桥梁传递的,不但要有细心和专业,更要有温度和情怀。

图/平安健康医生在线问诊

“温度”在董老先生的求医经历中显得尤为重要,其时他刚刚确诊为胃癌中期。对这位82岁高龄的病患,家人顾虑重重,既怕手术有风险,又怕放化疗对身体造成损伤,甚至不敢贸然带他去一线城市找专家复检。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家人尝试了平安的“名医服务”,当天就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宋武教授取得了联系。

“尽管年纪比较大,患者还是有机会手术的。”宋武教授很快给出了治疗方向。考虑到减少舟车劳顿的辛苦,他还建议家属先安排本地的基础检查,再到广州就诊。

带着董老先来到广州的家属发现,哪怕横跨两省,就医过程仍然一路畅通。平安健康“名医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宋武教授亲自主刀,一切都有条不紊地推进。“真没想过会这么周到。其实来广州之前已经有过电话沟通,到了以后还一路帮忙办手续、护送入院……真是和我们家属一样的。”

突破了时空的藩篱,医疗资源就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高效均衡地输送到患者身边,排队抢号、焦虑等待都可以成为过去式。一个优质的医疗创新模式,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需要以人为本,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才能创造并实现价值。这是中国平安孵化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平安健康保险等业务公司并探索打造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的初衷和愿力所在。

截至目前,平安在国内自有医生团队和外部签约医生的人数超5万人,合作医院超1万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其合作的健康管理机构超10万家,合作药店达20.8万家,全国药店覆盖率约35%。在海外,平安的合作网络已经覆盖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超1000家海外医疗机构。

伸向广袤乡村的医疗根系

2020年,一个意料之外的消息让延安一户农村家庭的喜悦之情降至冰点:一对夫妻终于诞下新生婴儿,孩子却不出两周就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

大城市的居民或许会忽略自己因地域而天然拥有的资源优势,其中便包括医疗。但很多人都在火车站附近见过风尘仆仆、拎着“某某县人民医院放射科”CT片的外地来客,不作他想,必然是前来求医的乡村居民。为了得到一个诊疗机会,他们在医院大厅里彻夜排队;为了省钱,他们租医院附近最便宜的旅馆隔间。即便如此,高昂的治疗费用和骤然增加的生活支出仍然令许多家庭望而却步。

“一旦手术失败,就人财两空……”这对父母几乎已经选择了放弃。

孩子的姨妈还在做最后的努力,怀抱一线希望,她在平安健康APP上提交了问诊需求。APP的另一边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一级主任医师杜忠东,他也是这一年8月平安健康APP推出“名医工作室”模块后第一批入驻的医生。

“我们不可能全国各地跑,但又希望治疗更多的患者。远程会诊能让更多偏远地区的患者获得更好的诊断服务,很多病人将因此受益。”杜忠东医生表示。

危急之下,从延安农村发出的这条求助信息,几乎是毫无迟滞地直达了北京。改变孩子命运的,与其说是一位医生、一个医院、一个APP,不如说是医疗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偏远乡村的下沉。经济和距离不应该成为患者求医的障碍。在这其中起到关键助推作用的,是平安坚持希望让医疗资源普惠更多人的初心。

图/广西田东村民参加体检义诊

秉承这一初心,平安的健康管理服务不仅架构在线上,也深入到线下。2022年,平安健康保险在安徽金寨县、陕西汉阴县等地陆续组织公益活动,宣教保障孕产妇健康安全。

不同于常见的孕产课堂,平安健康保险送下乡的课程不仅面向孕产妇,也面向准爸爸。控制孕期血糖、缓解产妇抑郁情绪、准爸爸应当承担的家庭责任、产后护理及公益保险讲解……每节课程的设计都在潜移默化地传达这样的信息:生育健康是全家人共同的责任。县城当然不是终点,平安的移动产检车进一步下沉,把免费孕产检查和孕期健康指导带到乡村居民身边。城关镇、涧池镇……像植物根系一样探向广袤农村。平安发现,当他们下沉的颗粒度越细,越能感受到居民们对健康管理服务的急切期待。

这不断深入的医疗根系,是平安自诞生时便刻入灵魂的“保险保障”之初心与使命感所驱动,也是构建全民健康保障体系的企业担当所鞭策。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健康中国、全民健康,已成为新时代、新发展下,国家和人民的新追求。

拉长周期来看,平安在健康管理和健康科普领域的探索富有前瞻性。随着我国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全民对于健康管理的要求也日渐提升。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22.02%,较2020年增长2个百分点,且该数字近年来不断提高。

平安所搭建的一站式管理式医疗平台,不仅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整合与互通,解决了优质资源和患者需求之间常难匹配的痛点,更打通了从城市到乡村的资源输送,是“健康中国”建设这一愿景的生动实践。

从治未病,到积极养老

“听她的,我们天天担心;听我的,她过得没那么自在开心。我和母亲之间,终究有一方需要妥协。”回想起母亲的情况,不惑之年的阿梅五味杂陈。她的父亲早已离世,年过八十的母亲不愿和孩子共住,坚持独居。直到有一次,母亲忘记吃午饭,加上药物没有按时服用,摔倒在街上碰得一鼻子血,才答应请“外人”来照顾,结束了独居的生活。后来,因为阿梅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需要医生每天检查,又住进了养老院。

“我隔天就会去养老院探望她,记性不好的时候,连我都记不得;记性好的时候,就说要明天回家。”阿梅无奈地说。事实上,她的故事并非少数,许多中国家庭难过“养老关”。

养老问题的担忧长期困扰着人们。中国人的传统是落叶归根,养老一事糅合了道德、情感、专业等多方面的因素,往往变得非常复杂。人们面临的选择看似多样,深究之下似乎都无法圆满。在少子化家庭结构之下,如何解决银发人群的健康护理、失能照护、居家养老等问题,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焦点。

根据国家卫健委近期公布的数据,近十年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一方面固然反映了全社会生活水平和医疗覆盖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凸显出全民在健康领域关注的焦点已从单纯的生病就医扩展到“治未病”和积极养老模式的改善。

截至2021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14.2%。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已正式进入“老龄社会”,并将在2035年前后达到超老龄化和老龄人口增速顶峰,而在2050年前后达到人口老龄化顶峰。

为响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部署,中国平安运用“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产品和服务,构建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关怀体系,持续助力描绘“健康中国”和“积极养老”的蓝图。

“两位护工就像我的姐妹一样,对我特别好,这样我自己亲姐姐的负担也轻了好多,我也更有幸福感了。”一位享受到平安长护险服务的失能老人表示。

图/养老护理员为投进了球的老人鼓掌庆贺(新华社)

早在2016年,平安养老险即在南通市试点开创长护险制度,经过六年的探索实践,在当地制定出长护险筹资标准和居家待遇标准,形成了“机构照护、居家服务、照护补助、辅具支持、预防管控”五位一体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保障体系,将中度失能、重度失能和失智人群纳入保障范围,并开展老年人的失能健康宣教。一位被评定为重度失能人员的南通市民,每月可获得450元的护理补贴和六百余元的辅具租赁补贴,并享受812护工上门服务。随着老龄化加剧,老人失能或半失能的比例与年俱增,长护险的落地,成功解决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

此外,配合“9073”的养老格局,平安人寿也积极探索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康养、保险+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为不同老年群体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以期让养老这个全民关注的人生大事,变得更高品质、更有尊严。在居家养老方面,中国平安通过打造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十大服务场景和一套监督体系,为老年群体提供高品质的养老解决方案,致力于实现“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管家专心”。

在大家的认知中,老人摔跤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及时甚至有生命之危。一人独居的周叔叔,是平安居家养老服务的使用者之一。偶然一次意外,周叔叔在家中不慎跌倒,所幸的是毫米波雷达识别到体态异常,立马触发了摔倒警报,并通过后台系统及时呼叫了周叔叔的紧急联系人,实现了家属及管家多方介入营救。

而在适老化改造方面,平安留意到,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行动能力和身体素质都在下降,居家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就变得非常重要。据统计,我国每年有四千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摔倒,其中约一半是发生在家中的,而在家中跌倒的因素中,居家环境安全因素占比85%。

对此,平安打造了“整合适老化改造”方案,在卫生间实现地面干湿分离、设计排水坡度、安装无障碍恒温淋浴器,在卧室床边安装助起扶手、配置沙发助起宝及升降易拉篮等。此外,平安还自建智能守护平台,监测居家环境、行为意外、体征健康等老人独居可能遇到的风险,一旦发生危险可及时向管家及子女报警,有效实施抢救。据了解,目前已有超过3000人在体验平安的居家养老服务。

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到“治未病”,再到“积极养老”,中国平安始终怀揣“保险保障”的初心与愿力,追随社会变化、时代变迁,持续创新探索。这幅“健康蓝图”仍在描绘,“中国平安”人也仍奋笔不辍。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