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万失能老人,超万亿护理需求:长护险能否顶上?

“长护险工作只围绕老人做护理服务,但是有的老人和家属会误会,觉得反正都是我出钱,为什么不能让你帮忙做一点家政?”

长护险的核心问题目前在筹资,即过于依赖医保基金划转而未能建立独立的筹资渠道。

“我们公司每年可以卖出200到500个重疾险,但是却卖不出一款商业长护险。”

(本文首发于2022年10月2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冯叶

2022年6月30日,上海奉贤区古华新村,一家护理站长护险护理员正在对失能老人进行服务。 (视觉中国/图)

王蓉清楚地记得,那是2016年的大年初二,因为脑出血,54岁的丈夫梁辉被送进了医院。

和家属谈话时,医生告诉她,快则两三日,慢则一个星期,一家人要做好亲人离世的准备。

预料中的悲痛没有来临。春节假期过后,梁辉脱离了生命危险,却留下了中风后遗症,出现意识、肢体等功能障碍。之后六年,照顾丈夫几乎成了王蓉生活的全部。

“日日服侍他,辛苦到吃什么都没有味道,也有人劝我放弃,我总是觉得能治就治。”王蓉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因为长期卧床,消化功能脆弱,梁辉每日只能吃一些流食。没有工作收入后,几百块一罐的奶粉和营养素对于这个家来说都是笔不小的开支。

2019年,经社工介绍,王蓉为丈夫申请了广州的长期护理险。经评估,梁辉达到最高的三级失能标准,每个月能报销近三千元的生活料理费用。

长期护理险,又被称作社保“第六险”。2016年6月,广州、上海、宁波等15个城市率先试点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因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人照顾的长期失能人群提供费用报销。

谁能参加长护险,各试点城市要求不一,但参加职工或居民医保是硬性条件。例如青岛将所有年龄段内参加职工或居民医保,并在评估后符合条件的人群都纳入报销范围。

2020年9月,国家医保局再次启动为期两年的扩大试点阶段,试点城市由15个扩大到49个。如今,第二阶段试点已到尾声,但从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关键一步始终没有走出。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联合发布研究报告,预计中国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将在2030年达到3.1万亿元,并在2040年达到近6.6万亿元,约相当于当前水平的5倍。

负担基本日常开销

王蓉和丈夫住在广州荔湾区一栋沿街小楼的二楼,距离珠江支流花地河直线距离不过五百多米。王蓉的娘家就在花地河对面,站在楼上阳台就能看到的地方。但因为丈夫离不开人,王蓉已经很久没回去过。

打开房外的铁门,对着门的客厅里靠墙摆着一张漆黄的折叠圆桌,二三十平米的空间里,圆桌是体积最大的存在,但桌面空空的。

梁辉的房间就在圆桌隔壁。一张不足两米的床,一张堆满杂物的沙发和墙角一只床头柜是屋里所有的家具。梁辉长时间躺在床上,身下垫着蓝白色的尿垫,骨骼的形状透过被子显现出来,伴随着他的每次呼吸,喉咙中淤积的痰发出被阻滞的声响。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后的王蓉需要先做早餐,自己吃下后,再帮梁辉坐立、擦身、换尿布,将芋头混着番薯和瘦肉一起打烂的饭糊喂给他。一整套流程下来,钟表的时针已过了九点。这是王蓉一天中难得的休息时间。

王蓉会出门晃一下,顺路去买菜、拿药。门外两三米宽的水泥路被来往的货车压得坑坑洼洼,路两边是农村改造后建起的红色小楼,街角的公交站牌旁长着稀疏的杂草。但这样的景色王蓉每天只能看几十分钟,家里的梁辉还需要人照顾。

“有次过节,娘家那边有人叫我回去吃席,我喂他吃下早饭,再赶去开席,吃完就回来。还有的时候,亲戚叫我去喝喜酒,以前的工友约我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