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拐少年回家后:寻子家庭,用书写填补空白

“十多年之后,再把这些东西写下来,虽然我也是一边写一边哭,但是就像跟心理医生讲出伤害你的故事一样,我说出来了,很舒服。”

每次去学校,见到班主任,孙海洋总问儿子在学校开不开心,和同学玩不玩得来。班主任问,你怎么就问他开不开心,都不问他成绩怎么样。孙海洋觉得匪夷所思,我的孩子经历了这么大的事,我肯定最关心他开不开心啊。

(本文首发于2022年11月10日《南方周末》)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李慕琰

孙卓被拐前,一家四口的合影。 (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图)

孙海洋有一个带密码的行李箱,寻子十四年间,他常抱着它上新闻图片,里面装着儿子孙卓被拐前仅有的物品——两三岁时的秋衣秋裤、幼儿园校服、作业本、书。

2021年,找到儿子后,有一天早上醒来,孙海洋睁眼看到客厅角落里堆的几万份寻人启事,忽然一阵胆寒。他使劲掐了手臂,确认孙卓真的回家了。后来,他把这些寻人启事和密码箱全部送走,不敢再看见,“我会担心这是不是一个梦,就怕梦醒了。”

一直以来,这个寻子家庭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2007年10月9日晚,深圳南山区白石洲,包子铺老板孙海洋年仅4岁的儿子被人贩子拐走。此后十四年,孙海洋成为著名的寻子父亲,是陈可辛执导电影《亲爱的》中张译饰演角色的原型人物。2021年底,警方在山东阳谷县找到失踪多年的孙卓。

在孙家众所周知的故事中,有一层隐秘的叙事,来自他的第一个孩子,女儿孙悦。很多年里,为了保护孙悦,孙海洋对外隐瞒了她的存在。孙卓回家后,人们发现,虽然家庭遭遇过巨大的创伤,这个女孩却从一片瓦砾中成长得异常优秀——

她英文流利,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学汉语国际教育,能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家人间的情感褶皱,也足够独立勇敢,一个人周游欧洲,在阿尔卑斯山脚滑雪,去冰岛看极光。

最近,孙悦将父亲寻子多年的经历写成书出版,名为《回家:十四年又57天》。弟弟被拐时,孙悦只有9岁。孙海洋很少在她面前讲找孙卓的事,她因为帮不上父母忙而负疚,能做的只有顾好自己。

为什么由女儿来写这本书,孙海洋给出的理由很朴素:“我们家只有她写。”但过了一会儿,他有些腼腆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觉得她的文字,那是我表达不出来的。”

这是成年后的孙悦送给父亲的一份礼物。她终于可以知道,那些年父亲都经历过什么。而对孙海洋来说,这是为人生中最艰辛的一段时光留存记录。

本质上,这是一个关于时间和记忆的故事。十四年又57天是一段真实的空白:父与女之间可以通过书写达成理解交流,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即便孙卓已经回归家庭,失去的十四年始终存在,过往无法追回和更改,他们在空白之下,一点一点开始新生活。

为了照顾孙卓的口味,母亲彭四英特地学了山东菜,但不太正宗。孙悦说,他们都能理解妈妈失而复得的心情。 (视觉中国/图)

他回来之后,写作有了很多意义

过去的一年里,孙悦觉得爸爸比从前开朗了很多,“愿意讲故事给我听,而且还讲得云淡风轻,很开心”。不久前,家里来了两个客人,其中一个是湛江人。饭桌上,孙海洋用开玩笑的口吻说,“湛江啊,我去过,去那里给四个人贩子接风。”

孙卓平时住校,每逢周末,孙海洋都会抽空送儿子上下学。这是父子俩单独的相处时光,孙海洋有时会聊聊家中亲友的称呼,家乡的风土人情。有时是讲讲为人处世的道理,教育孙卓要对朋友好,吃饭喝饮料要抢着埋单。

但更多时候,他是在介绍深圳这座城市。周末的晚高峰,街上车水马龙。他总爱说起,改革开放四十年,哪栋大楼、哪条路是何时建的。南山区的西丽医院,小儿子孙辉是在这里出生的。有时他指着窗外,说这是一家人从前租住过的地方。孙卓会喃喃地回应,哦,你们以前住在这里啊。

父子俩的普通话口音不同,有时聊天不算顺畅。孙海洋觉得,孙卓本该和姐姐弟弟一样在深圳长大,如今却对这里不熟悉,他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孙卓慢慢了解这座城市。

如今走在白石洲的街头,孙海洋会随意地指着路边的行道树,轻描淡写地对人说,自己曾在每棵树上都贴过寻人启事,“你们想从这个白石洲出去,都要看我的寻人启事”。

但寻找孙卓的这些年,他多数时候是一个沉默的父亲,总是猫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蓁蓁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