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报国”冲金之路:像奥运选拔一样,炼成技工“国家队”

“航空发动机能设计出来,但是没有高超的焊接等工艺,也造不出来。”提到产业升级,人们会联想起科学家、工程师,其实现代工业是一个协作体系,技术工人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

“选拔机制有点像奥运会。”从小地方到大地方,一级一级举行职业技能比赛,省级胜出者进入全国选拔赛。全国前10名进入国家集训基地,成为国家队选手。

“三分之二以上的选手,来自农村。”一位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自2011年起,中国已经参加六届世赛,参赛选手215名,农村选手占绝大多数。“世赛改变了这些孩子的命运。”

(本文首发于2022年11月1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何海宁

夺冠后 ,马宏达(右)和他的教练徐震(左)合影留念 。 (受访者供图/图)

在法国赛区拿下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特别赛“刮腻子”项目冠军之后,2022年11月7日,马宏达和他的教练绕道,专门去了一趟北京。他们瞻仰天安门,观看升国旗。最后,马宏达挂着金灿灿的奖牌,在广场上拍照留念。照片发到朋友圈,他配上铿锵有力的一句话:“升国旗,奏国歌!”

冠军凯旋,他先是登上央视,分享夺冠心路历程;回到浙江省,主管部门横幅夹道;高中母校还邀请他交流分享,并成立“马宏达匠心工作室”,要学弟学妹学习马宏达走上“技能报国之路”。

所到之处,马宏达一直都攥着他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实际上,这枚金牌的背后,蕴含着更深的意义。“和奥运会差不多。”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天津)研究中心副教授陈晓曦说,国家层层选拔技工人才成立“国家队”,进行长达5—6年的刻苦训练,冲击世赛。

“这一批人,将来进入到各行各业,对咱们国家相关产业发展会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人社部一位相关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能够培养出世界冠军,会在社会上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

一刀练5年

马宏达屏气凝神,手臂弯曲,端着一把刮刀,擎在腰间。右手握着抹泥刀木柄,稳稳划过去。石膏板由浅变深,表层出现一道乳白色腻子。

“看到这个材料,当时有点心慌。”回忆起10月10日临近开赛那日,马宏达记得,接到消息称现场采用6毫米石膏板,比平时训练所用12毫米板材薄了足足一半。面对这一突发状况,他和教练商量调整了方案。

刮过去的这么一刀,马宏达已经足足训练了5年。墙面越水平得分越高,在五个半小时内完成操作,对选手稳定性考验极大,依靠的是成年累月练习养成的肌肉记忆,“误差不能超过一个毫米”。

马宏达在比赛中。这个项目,他练习了整整5年。 (受访者供图/图)

马宏达目前是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学生,这是一所成立于1978年的国家重点技工学校。2015年以来,人社部先后在该校设立抹灰与隔墙系统(俗称刮腻子)、混凝土建筑、数字建造、瓷砖贴面等项目的“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承担国家队集训任务。学院官网介绍,在上一届即第45届世赛全国选拔赛上,该校有13名选手进入5个项目的国家集训队。

“每年光材料,就要上百万。”徐震是该校教师,也是马宏达的教练。他介绍,国家对训练研发中心非常重视,中心有一支平均年龄3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知了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