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免疫球蛋白:救新冠患者还是免疫缺陷人群?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远非免疫球蛋白短缺的唯一受害者。包括吉兰-巴雷综合征、脱髓鞘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内,有大量神经内科、血液科、免疫科病患急需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是否适用于新冠治疗,医学界仍有争议。明证便是各家医院近期推出的,各有出入的新冠诊治方案。

药监部门已介入免疫球蛋白的流通环节,以确保其流向医院。生产端亦加强了医院免疫球蛋白的保供力度,同时加强对产品流向与价格异常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哄抬物价。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12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曹海东

随着新冠重症高峰来临,越来越多的患者家属四处寻觅免疫球蛋白,不过免疫球蛋白对新冠感染者的疗效尚存争议。 (视觉中国/图)

在获悉父母感染新冠重症住院时,孙婷婷一口气买了10支免疫球蛋白,最后用在了她同样进展至重症的婆婆身上。看着婆婆转危为安,她感到庆幸的同时,更得意自己“低价”拿到了货——只花费了免疫球蛋白日常售价的三倍。

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具有抗体活性的免疫物质,在健康人的血清中天然存在,亦被称为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则是由人体血浆制备的血制品,蕴含95%以上浓度的免疫球蛋白,通称为“静丙”。

继退烧药、血氧仪、新冠口服药后,免疫球蛋白也成为了被追捧的新冠治疗药物关联产品。南方周末记者以买家身份咨询黄牛,一支2.5g规格的免疫球蛋白的普遍报价已超过2000元,而常规价格仅为550元至600元。

不同的是,这一次天平两端站上了同样需要救治的两组患者。对长期罹患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来说,四瓶澄清的、透着些许乳光的免疫球蛋白,或许就能延长一个月的生命;对新冠重症患者而言,免疫球蛋白同样是得到多家医院治疗方案背书的“救命药”。

随着新冠重症高峰来临,越来越多的患者家属四处寻觅免疫球蛋白,不过免疫球蛋白对新冠感染者的疗效尚存争议。1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第十版诊疗方案中虽然提到了“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但这指的是由新冠康复者血浆制备的具有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产品,并非目前被热捧的普通“静丙”。

在此背景下,有医生呼吁“不要再炒丙球了,给需要用的病人留条活路”。但在治疗选项匮乏的情况下,即便再选择一次,如孙婷婷这样的新冠患者家属依然会义无反顾地争购免疫球蛋白。

崎岖寻药之旅

在西安,两个家庭正在同时求购免疫球蛋白。

“求问大家,现在还有任何渠道可以买到免疫球蛋白吗?”1月9日晚,李冰在朋友圈问道。他患有间质性肺炎的外公感染新冠病毒后,诱发基础病加重,出现了肺栓塞的症状。在无创呼吸机的辅助下,李冰外公的血氧饱和度只能达到80%,还一度跌至60%左右。

医生告知家属,接下来将对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抑制其体内因免疫反应而出现的炎症风暴,而注射免疫球蛋白则是为了弥补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崔一笛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