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大”没有错,“大”了之后呢?|2022文化原创榜·文博

★年度展览:“异彩纷呈——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推荐理由:以东西交流中的玻璃为切入口,从日常的玻璃上溯至丝路沿线各文明的日用之美,让熟知陶瓷西传的中国观众了解了一段玻璃东传的千年历史。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12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悠翔

中国春秋末期的眼纹玻璃珠串,出土于山西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山西博物院藏。 (资料图/图)

如果文博行业也要评选出一个所谓的年度汉字,2022年的这个字也许是“大”。尽管硕大的博物馆、大型展览、大数据等现象已经出现多年,但肉眼可见,很多东西都在变得更大。新的博物馆、美术馆像城堡一样耸立城市郊区,它们的门厅和展厅被建造得奇大无比;展厅内部的展览也在追求宏大叙事,各级博物馆的常设展往往讲述着关于本地的大历史,而它们在2022年的特展似乎更倾向于一种大型的回顾展;线上展览也从单兵作战演变为多个博物馆联手制造,更多的数字资源、更大的数据库,往往使观者堕入数字图像的赛博海洋。假如可以送一句祝福给这个“大”的话,希望它是有容乃大。

众多新馆首秀,评价如何

近年来新博物馆的建设,搭上城市基建和文博热潮叠加的双快车。很多城市在新的城区建设旧有博物馆的新馆,也有更多的博物馆名目被创造出来,以适应新的时代关切和研究热点。伴随着这股新建博物馆热潮的,是后续如何更好地进行空间利用的问题。文旅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博物馆的人均面积增长了124.85%,而参观人次仅增长32.7%。2022年新建的诸多博物馆如青海的河湟文化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二期新馆、西藏博物馆新馆等,都拥有巨大的空间体量,今后更加丰富的展陈和更加频繁的特展才能使它们充实起来。

专业的考古博物馆频频亮相是2022年新建博物馆的亮点之一。这一年,陕西考古博物馆和湖北考古博物馆相继正式开放。陕西考古博物馆是中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开馆大展上最为吸睛的展品当然是上官婉儿和罗婉顺的墓志。上官婉儿墓志自带流量毋须赘言,而首次展出的由颜真卿书丹的罗婉顺墓志则出土于2020年,是首例经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早期书法真迹,它在考古学上的意义也许更加贴合考古博物馆的主题。

与一般的博物馆中琳琅满目的“宝物”相比,考古博物馆则显得更为专业化,比如建设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馆中收藏了二十万余件考古文物标本。这些文物标本也许看起来只是一块夯土,一片粗陶,不那么像“宝物”,展览的内容也以考古学科的发展为主线,对很多人来说有些许枯燥,也会有一定的认知门槛。令人遗憾的是,这家专业博物馆似乎迎来的多是凑热闹的游客,而不是同样专业的观众。有网友发现,开馆不到十天,很多展品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某些用于展示的夯土、原始生土都出现了缺角、划痕。而一块保存有古代华县大地震的遗存信息的考古学土层,则被游客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