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元,一笔冬春救助款的划拨之旅

岁末年初,这笔拨款最快在半个月内即可从国库抵达困难群众的账户,并在附近的集市上变为年货、粮食和春天的种子。

之前,冬春救助主要分为需口粮、衣被、取暖救助几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 本年度的冬春救助将这几类进行了统筹合并。

发自:云南 四川

责任编辑:钱昊平

会泽县大海乡绿荫塘村一户受灾群众家中正在杀年猪。(南方周末记者 李玉楼/图)

一笔130元的救助款对于受灾困难群众意味着什么?

水稻歉收的老人想着买入3个月的口粮,遭旱的大豆种植户打算支付来年近两亩地春耕的费用,高山上遭遇雪灾的老人可以换回部分土豆,河谷中被冰雹击中的烟农计划多存栏一只羊羔,用以抵御下一年的风险。

130元是受灾群众冬春临时救助的基础标准。2022年冬天,中央财政共计下拨54.76亿元救助款,加上各级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惠及数千万受灾群众。

这项延续数十年的冬春救助工作在本年度变得更加精确。2023年1月9日至13日,南方周末记者随应急管理部冬春救助调研督导组赴四川、云南两省走访受灾困难群众,了解基层救助工作的开展情况。

2023年春节比往年早,拟救助人员名单早在前一年10月就张贴在村委会门前,一些省份还开发了线上申报系统,使得这笔岁末年初的拨款最快在半个月内即可从国库抵达困难群众的账户,并在附近的集市上变为年货、粮食和春天的种子。

主要面向“受灾户”

2022年是宋国顺回乡种地的第一年,但他不太走运,遇上了记事以来最大的旱灾。

73岁的宋国顺家住四川省阆中市思依镇龙庙河村,该村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丘陵地区,嘉陵江的支流从村旁流过。

按照当地的农时,大豆的丰年和歉岁相间,2022年原本应该是个丰年。

宋国顺在夏至前后播种了10亩大豆,支付了800元机耕费和近千元种子款,指望着每亩能种出400斤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蓁蓁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