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中的张潮

张潮屡试不第,转而经营盐业治生,以读书、著述、刻书为乐,在清初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26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清王云《西园雅集图》,绢本设色,181×52厘米,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早在汉魏六朝时期,尺牍即书信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但当时文人将其归属于应用公文类,认为不能与“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作品相提并论,因而一直到唐代都不屑于收入自己的文集中。至晚明时期,由于进步思潮的影响,一种形式自由、抒写性灵的小品文风靡天下,而尺牍被视为小品的一种,于是掀起了尺牍选本的印刷热潮,据学者统计,当时有尺牍选本二十余种。清初尺牍继续火热,士人非常重视尺牍的保存与传播,书商则在其中发现了商机,李渔的《尺牍初征》、周亮工的《尺牍新钞》等尺牍选本相继问世,在书籍市场畅销不衰。

清初的尺牍选本中,由张潮编辑出版的《尺牍友声》《尺牍偶存》,收录亲友寄复和他赠答的尺牍,存留了当时文人交游、创作、出版等活动的吉光片羽,因而弥足珍贵。扬州大学文学院王定勇教授以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刊本为底本,参以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所藏版本进行点校,2019年由黄山书社出版,书名《尺牍友声集》,由前言、《尺牍友声》、《尺牍偶存》、附录四部分构成,收录尺牍1466通,是目前最为完备的版本。透过这些流露“心声”、“心画”的尺牍,我们可以一窥张潮的精神世界。

一个庞大的交游网络

张潮顺治七年(1650)生于徽州歙县一个官宦之家,字山来,号心斋,十岁时随父迁居扬州。父亲张习孔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但张潮却屡试不第,在“壮志雄心,消磨殆尽”后,转而经营盐业治生,以读书、著述、刻书为乐。张潮著述甚富,有《幽梦影》等书二十余种,又经营家刻诒清堂,出版《虞初新志》《檀几丛书》《昭代丛书》等丛书。康熙三十八年(1699),张潮遭人诬陷下狱,家产几毁,自此“生计萧然,日就疲惫”。

张潮在清初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梁嘉稷信中称:“天下读其书者,如见其人。即未读其书者,亦莫不想望风采,购求其书,而愿纳交于其人也。”清初扬州是风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