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夜圆桌:当我们书写城市的时候,我们在写什么?

“我认为作家是个理想主义的人,他要有一个想象的世界,否则很难写作,不会去造各种各样的梦。”

责任编辑:刘悠翔

作家虹影(中)、石一枫(右)与南方周末记者余雅琴(左)谈文学与城市。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南方周末:今天我们请到了作家虹影和石一枫,讨论“文学与城市”的话题。两位都非常善于书写城市,对你们来说有没有一座城市算是自己灵感的来源?

石一枫:我是北京人,主要写的东西都是在北京。有时候我也觉得,若你让我写别的地方,我也写不了。很多来北京的朋友说“不行我们就回家”,但对于我来说,一个北京的人,能去哪呢?我回家也只能回在北京。写小说也是,对于发生在北京的事,我知道怎么写,这个虹影老师我觉得应该是有感觉,就是说你对于这个地方熟悉,发生在这里的事,这个人应该怎么动,怎么说话,怎么吃饭,这几个人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气氛,你是知道的。

另外一个,可能是这几年开始写城市有一个感觉,是我希望把北京再细化。因为北京这个城市跟别的城市有不一样的地方,北京这座城市的各个地方、各个片区也有互相之间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我现在在北京生活,就发现吃饭在海淀区就没法去,因为海淀区全都是连锁店。

虹影:觉得没有一个好的餐馆,进去就懵了。

石一枫:对,因为海淀区的人忙,吃饭的时候,海淀区的饭馆就全是连锁店,不是麦当劳就是吉野家。但是朝阳区的饭馆就很好,很少有连锁店,那些饭馆很多都是原创性的饭馆,像丰台净是一些老字号,我觉得北京的内部有这样的区别。比如中关村有中关村的特色,包括像朝阳区,麦子店有麦子店那边的特色,在二环里面的胡同有胡同的特色。我这几年写北京这座城市,希望把北京内部肌理的区别写出来,可能一部小说只能写朝阳区的一块地方,或者中关村,或者二环路里的胡同。我觉得得感谢北京这个地方,因为它足够大、足够丰富。我们在这个地方研究这个城市,既然你只能写这,那咱们就认真地抱有温情和敬意去研究这个城市,把今天的北京记录下来。我觉得对于一个写小说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不小的工作了,这跟虹影老师写重庆似的。

南方周末:我觉得虹影和你有一些区别,虹影虽然身在重庆,在重庆长大……

石一枫:她涉及的别的城市特别多。

南方周末:虹影也写了很多其他的城市,也写得非常精彩,例如上海、武汉、伦敦、罗马。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呢?很多作家我们认为他只能写自己的家乡。

虹影:我认为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母体,就像一棵大树,重庆就是我的这棵大树。它要靠很多分枝来衬托,所以我把小说“上海三部曲”(《上海之死》《上海王》《上海魔术师》)、《K—英国情人》,还有写武汉、纽约、巴黎的各种各样的作品,来丰富这棵树。

我是一个不会在原地停留的作家,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比如当时我在复旦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对租界、妓女史、帮派史非常感兴趣,我会去研究它,去采访人,走进特别奇怪的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