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省市“新春第一会”拼经济:扩内需、营商环境成发力重点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从中央到地方,全力拼经济的“冲锋号”已经响起。

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持续抓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经济运行在年初稳步回升,要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实施好原定延续执行的增值税减免等政策。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30日,广东、山东、河北、湖北、浙江、江苏、上海、福建、甘肃、重庆、陕西等23个省份均召开“新春第一会”,纷纷鼓士气、划重点,同时还发布了一系列重磅文件,围绕扩大内需、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创新深化等方面部署全年经济发展工作。

受访专家表示,随着优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有序实施、持续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生效,一季度正是经济企稳回升的窗口期,多地在开年之初就展现出了全力拼经济的决心,预计今年经济将出现全面的、明显的积极改善。

抢抓一季度经济回升“窗口期”

兔年开工第一天,广东省就率先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并且罕见地以视频直播形式开至全省各地市、县(市、区),其中参会企业超500家,分会场参会人数达2.5万人,是近年来广东省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会议。其省内21个地级及以上市委书记悉数立下2023年经济发展的 “军令状”。比如,广州市计划2023年GDP突破3万亿元,增长6%以上,投资、消费、进出口要实现“三个1万亿”的目标。

此外,浙江、甘肃、江苏、安徽、河北等省份也纷纷召开“新春第一会”,部署全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比如,甘肃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喊出了“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干劲抓发展”的口号;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引导预期、提振信心,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分析,主动作为、靠前发力;浙江省委明确今年将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实施地瓜经济提升能级“一号开放工程”。

“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开年经济形势对社会预期、市场信心乃至全年经济走势都具有重要影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各地各部门的开年第一会相比往年更加务实,对第一季度工作进行全面调度,还针对各自的短板和不足出台了具体的落地文件,既反映出地方政府恢复经济的决心,也表明了其趁热打铁的务实态度。

观察各地的“稳经济”细化文件,扩大内需均被放在重要位置,并且着力在恢复和扩大消费、扩大有效投资等关键点上畅通经济循环。

比如,上海市在1月29日发布《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明确对个人消费者今年6月底前置换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每辆车1万元财政补贴。辽宁省政府1号文件《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将推动消费复苏回暖、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单独成章;安徽省发布的《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实施方案》,要求对存量规模较大、当前收益较好或增长潜力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资产,着力用好金融工具重点盘活。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也在1月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综合考虑重大项目安排及资金要素等保障,上海市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将设定为增长5%左右,总规模将迈上一万亿元的新台阶。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地方重大项目呈现出早开工、早建设的特点,对扩大国内需求,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专项债结转资金、银行配套信贷、中央预算投资资金将对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形成正向支撑,2023年专项债仍将保持一定力度,对基建投资形成支撑。同时,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进一步扩容,重点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全年来看,基建投资增速或在6%-7%左右。

营商环境成为多地发力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省份还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全年工作的突出位置。除了把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列入三大“一号工程”的浙江省,河北省也在1月28日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提出用行政审批的“减法”赢得企业发展的“乘法”,让企业心无旁骛做实业、抓发展。同时,集中整治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等行为,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问题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切实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河北往年的开年第一会多以‘转作风’为主题,偏于务虚,而今年则更加务实地将主题放在了‘优化营商环境’这一需要下大力气推进的工作上来,向企业传递当地要全力拼经济促发展的信号。”有当地的基层干部如此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同样是在1月28日,吉林省、上海市等地也针对优化营商环境召开专题大会。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该方案被企业界称作“上海优化营商环境‘6.0版’”,从深化重点领域对标改革、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监管服务、支持重点区域创新引领、加强组织保障等4个方面推出27大项、195小项任务举措。其中特别提及,“政务服务便利化进一步提升”。

吉林省在会议上提出,将努力放开一切束缚干部思想解放的条条框框,放宽一切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限制,放掉一切影响市场活力的禁锢,放活一切促进创新创业的创造因子,放大一切对外开放的有利优势。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各地以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尤其是作为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其在营商环境改革上的先进经验可以继续向其他城市推广,此外,在对外招商引资上也需要服务要到位、效率要提高、设施要配套,为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做好准备。

“伴随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增长,旧有的要素禀赋如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都在消退,提升软环境愈发成为维持增长动能的关键。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来看,营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已经是一项自上而下的关键要求。”经济学人智库经济分析师徐天辰也指出,各地对于优质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在财政压力未来势必上升的背景下,简单粗放提供财政激励的可行性正在下降,只有更好的营商环境,才能够激励企业长期留在一个地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