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亿地方债生于忧患?

允许发债,这是将地方政府隐秘而庞大的债务导向市场的阳光通道,还是一条布满陷阱风险暗藏的不归之路?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宏观经济形势倒逼之下,地方债的制度化变革提上日程。尽管2000亿杯水车薪,但中国首次允许地方政府发债,或将为这群经济增长的领队们开辟新的资金通道。

这是否将隐秘而庞大的地方债务导向市场的阳光之路,又如何使欠发达地区在本轮利益博弈中减少伤害,将考量中央政府的智慧。

一边是经济危机冲击下政府收入大幅下滑,一边是庞大刺激计划需要的政府支出迅速膨胀,地方政府——中国此前的经济竞赛中最重要的参与者,正集体卡在困局之中。

上周,他们迎来了一缕新的曙光,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委员长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安排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的报告》有关情况的汇报。如果审议能通过,2000亿地方债将开闸放行。

尽管与整体的刺激计划规模——在中央宣布4万亿计划后,各地纷纷出笼的刺激计划投资加起来接近20万亿——相比,2000亿只是杯水车薪,但这是中国首次允许地方政府发债,首次允许地方财政预算出现赤字,制度变革将带来新的方向。

除了中央投入之外,地方财政一直是另一支最重要的力量,支撑地方的民生,引领地方的投资。然而多年以来,这群投入资金的重要主体筹集资金的正常渠道却少得可怜。允许发债,这是将地方政府隐秘而庞大的债务导向市场的阳光通道,还是一条布满陷阱风险暗藏的不归之路?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

早在春节前,浙江全省财政系统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就没有闲过:层层摸底,上报债务。现在,他们向财政部上报了期望的地方发债数额——300亿元。

过去一年来,这个中国主要的外向型经济大省不仅遭遇了经济危机的冲击,更遭遇了必须大规模刺激经济却又苦于无处筹资的尴尬。

去年,浙江的生产总值增幅逐季回落,10月开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出现负增长,11月份起地方财政收入负增长。

然而增长的放缓激起的只是更大的投入。在上月结束的省两会上,浙江雄心勃勃提出要加快实施三个“千亿工程”(千亿基础网络工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