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神话——反思2008年的崩溃风潮(完结篇)

国际金融体系令人难忘而壮丽的大厦,不是因为外部的冲击而倒塌的,而是因为错误的构想而倒塌的。这怎么可能呢?

责任编辑:余力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08年改变了世界。本报获授权,独家刊发国际著名投资人索罗斯最新反思文章的中文版

银行系统这样的社会构造,和银行通常坐落的类似希腊庙宇的建筑这样的物理构造之间,应该有一些区别——市场参与者,包括监管者,在2008年的危机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非常吃惊地发现了这一事实——世界经济正在遭受其后果的冲击

对金融市场的主流解释——有效市场假说——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遭到了很大的质疑。当前的金融危机不是由某些外部因素——像石油卡特尔的形成 或解散——引起的,而是由金融系统自身所导致的。这证实了金融市场趋于均衡,背离是由外部冲击所引起的观点是一个谎言。但是,我主张的市场运行替代选择理 论——反身性理论——还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它甚至没有得到经济学界的认真考虑。

当我问为什么会这样的时候,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回答。有一个回答说,我的反身性理论只是陈述了显而易见的东西,即市场价格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偏好。这 显然是对我的理论的误解,我的理论认为,金融市场的定价错误在具体的情形和方式中,能够影响市场价格应该反映的基本面。有些其他专家说,我的泡沫理论已经 包含在现存的模型之中了。

那些最赞同我的观点的人向我解释说,我的理论之所以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是因为它不能被形式化和模型化。但是,这正是我试图表达的观点:反身性引起 不能量化的不确定性和不能计算的可能性。在一个世纪之前,富兰克·奈特(Frank Knight)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也承认了它。然而,市场参与者、评级机构以及监管者在计算风险上,都 是依靠定量模型的。

反身性是否可以模型化,或者人们是否应该继续使用定量模型,但是为无法计算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错误预留空间,将反身性纳入考虑,是我努力寻找答案的 一个问题。我的预感是,这两者我们都要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