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将要回归繁体字?——专访《汉字五千年》总策划兼撰稿指导麦天枢

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如果能在春节前夕坐上卫星,看看中国上亿人浩浩荡荡地全国大搬家,就会明白历史和传统是无法虚无的。中国人之所以不计代价和成本地流动,就是为了满足大团圆这样一个情感需求。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朱晓佳

8集人文电视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的“东家”是孔子学院,原本设定的目标观众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说:“我们走出去总得印个名片,这张名片就是《汉字五千年》。”

有海外媒体撰文称该片“受中南海推崇”。《汉字五千年》总策划兼撰稿指导麦天枢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曾担任《大国崛起》的总策划,片子播出后,有位英国记者采访我时坚持认为《大国崛起》是高层政治的风向标。对待中国的事情,他没有平和的知识习惯,却有激动的政治意识。”

《汉字五千年》摄制组先后赴12个国家采访了上百位学者,以“春夏秋冬”等32个代表性文字,将汉字背后的历史命题渐次展开。

当汉语“乘桴浮于海”,必然遭遇文明的交流与融合问题。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方杰曾在美国盐湖城学区教了两年汉语。

“我个人认为,在美国,汉语教学就是繁体字与简体字的抗争。汉语在当地生活中很少应用到,当地只有一家华文报纸,还是繁体的。唐人街用的都是繁体字,学了一段时间,很多学生也能猜出与简体字相对的繁体字是什么意思了。汉语文化的推广方面,台湾势力很强,他们主张用繁体。当地报纸之所以不用简体,是因为他们认为繁体字更能代表中国文化。”方杰说。

作为《汉字五千年》的总策划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