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否定梁漱溟

《新青年》和五四运动的最大盲区,就在于最能够体现现代化的法律程序与制度文明的法学家的黯然缺席。

责任编辑:马莉

■背后风景

蔡元培聘请自学成才的梁漱溟进入北大时,没有个人成见;到晚年他对梁漱溟那一套似是而非的文化“悬谈”,旗帜鲜明地否定。蔡元培逝世后,梁漱溟回忆蔡元培之所以“引我到北大,且再三挽留我”时这样描述他:“若胸怀意识太偏于实用,或有独断固执脾气的人,便不会如此了。这气度为大学校长所必要的”

谈中国现代历史,人们常常从《新青年》和五四运动入手。但是,《新青年》和五四运动的最大盲区,就在于最能够体现现代化的法律程序与制度文明的法学家的黯然缺席。

据托克维尔介绍,“当美国人民任其激情发作,陶醉于理想而忘形时,会感到法学家对他们施有一种无形的约束,使他们冷静和安定下来。法学家秘而不宣地用他们的贵族习性去对抗民主的本能,用他们对古老事物的崇敬去对抗民主对新鲜事物的热爱,用他们的谨慎观点去对抗民主的好大喜功,用他们对规范的爱好去对抗民主对制度的轻视,用他们处事沉着的习惯去对抗民主的急躁。”然而,就中国来说,在法学家黯然缺席的情况下,五四运动中最具备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