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这十年】走近香港中联办

附近茶餐厅的阮老板早已习惯了在中联办门口看见示威、静坐的人群。“香港人以前被英国人按住不敢出声,回归后自由了,碰到什么事都想上街喊几声,反正都很正常。”
香港中联办的前身是新华社香港分社,回归后它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促进两地交流的任务

作为中央在香港的派驻机构,中联办的一举一动牵动各界眼光本报记者 王轶庶/图


    这里是香港仅有的三个只升国旗、悬挂国徽的机构之一——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简称“中联办”)。
    关键场合、关键时刻,香港人总会听到中联办代表中央的声音。
  多年来,在外界眼里,巍然伫立在西环海边的中联办,以及在大楼出入的工作人员,因其特殊的地位和身份,身上难免都披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如果有机会走近中联办,走近那些大部分来自中央各部委或内地各省市的工作人员,你会发现,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过关、候车也要排队,他们也放香港的假,遵守香港的法律,尊重当地的文化,遵照香港的规矩。有的人在这个城市居住久了,还学会了广东话,养成了港式生活习惯。只不过,从被派驻香港的那天起,他们就都被告知,中联办的根本任务,就是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

神秘大楼藏身老区
    不少香港中联办工作人员的繁忙一天,和大多数市民一样,是从挤公交车开始的。
    从跑马地出发,古老的有轨电车响着“叮叮”声,缓缓驶过安静的马场、热闹的湾仔、繁华的中环,穿过飘着鱼腥味的海味街德辅道,到达西区警署站,中联办的办公大楼就到了。
    香港西区警署面对的,是中联办大楼的“背部”,其正门在一街之隔的干诺道西160号,正对大海,视线豁然开朗。站在楼内的高层可以清楚看到维多利亚港对岸的风景,天气好的时候,青马大桥也是视力所及。
    西环是香港最古老的城区之一,在一片旧式建筑中,高耸的中联办大楼显得鹤立鸡群。
    行人从门前匆匆而过,有心人会留意到中联办后门附近的角落里摆放着一摞在政府总部、立法会门口常可见到的“铁马”,那是香港警方用来为示威人士隔出示威区用的。
    多年来,附近茶餐厅的阮老板早已习惯了在中联办门口看见示威、静坐的人群。“香港人以前被英国人按住不敢出声,回归后自由了,碰到什么事都想上街喊几声,反正都很正常。”在中联办大楼出入的工作人员,对此也处之泰然。一位官员说:“什么事情都可以上街,这是香港的文化,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用政治化的眼光去看它,他们不过是在争取自己的利益而已。”
    看着中联办的大楼一层层盖起来,做了这么多年的邻居,还给大楼送过快餐,阮老板说,因为不了解,所以也不觉得特别。多年来,自己一直以平常心看待这个特殊的邻居。
  作为中央在香港的派驻机构,中联办的一举一动牵动各界眼光,无论是大楼里的人事变动还是轻微的风吹草动,都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今年2月28日,中联办网站正式开通,香港市民了解国情、了解中联办多了一个直接的窗口。

那段经历“刻骨铭心”
  回归以来,香港经历过不少的惊涛骇浪,金融风暴、禽流感、SARS……每遇到一次危机,中央伸手帮助香港渡过难关,中联办都亲历其中。
  提起SARS时的经历,一位中联办工作人员的体会是“刻骨铭心”。“那段时间,香港卫生署天天公布感染及死亡人数,香港被世界卫生组织划为疫区,商店里没什么人,路上行人个个戴口罩,露出一双惶恐的眼……”在各界的齐心协力下,香港最终战胜病魔,“当世卫宣布将香港从疫区名单上除名的时候,我们的兴奋程度真的不亚于香港市民。”
  SARS过后,香港进入了艰难的复苏期。中央适时和香港签定了CEPA(即《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并率先在广东开放个人游香港,处于经济低谷的香港盼来了人气,盼来了生机。
  据媒体报道,CEPA正式实施前后,中联办有关官员及工作人员在不同场合都不遗余力地进行推广工作。2004年1月1日零时,CEPA正式实施的一刻,中联办副主任郭莉特地和内地与香港海关的官员来到香港落马洲,随后又到深圳皇岗口岸了解货物贸易通关情况。
  如今,3年之后,CEPA在各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得以不断充实、顺利实施,并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因素。

打破港人隔膜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一个问题逐渐为各界所关注,虽然香港在主权上回归了,但人心的彻底回归还需假以时日。毕竟,港人长期以来对内地存有隔膜和不了解。
    “香港人真正接触祖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香港工联会会长、“香港各界庆祝香港特区成立10周年筹备委员会”主席郑耀棠说,“香港人过去总以为内地很落后,到今时今日虽有所改变,但毕竟只是10年光景。”
    中联办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促进两地交流的任务。回归10年来,各种交流活动越来越多,形式越办越活,涵盖的范围包括政界、商界、劳工、新闻、妇女、青少年等界别团体。
  透过中联办组织或协办的内地访问团或国情研修班,香港人深入了解了国情。据了解,时至今日,已有三千多名香港公务员通过不同渠道在内地接受了国情培训课程,而到国家行政学院参加国情培训已成为香港16万公务员的必修课。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活动都得到了各界热烈响应,如近年针对新闻界的国情研修班,就吸引了不少媒体派出中高层报名参加。
    今年3月刚参加完由中联办及统战部合办的国情研修班,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总干事丘东向记者细数收获:“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层次都很高。有国家统计局局长、中央党校校长、国防大学的少将等等。内容很丰富,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国防等方面的情况及国家当前的发展战略等。我们在课堂上的提问和交流也很大胆、尖锐,有的问题老师都答不了。”
  中联办首任主任姜恩柱披露,仅在他于香港工作的5年当中,由中联办协调组织的两地交流人数就多达25万人次。其中内地省市有近3000个团体赴港,人数达5万-6万人次;香港社会各界赴内地团体有4000多个,总人数达20多万人次。
    郑耀棠参与过多次活动,他对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代表团”访港活动印象最为深刻。“香港人的情绪高涨得不得了。大球场历史上连最精彩的节目都没坐满过,可见当时的盛况。”
  “香港人就是这样,国家有壮举或灾难发生的时候,他们就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这种感情有其朴素的一面,没那么政治化,不是挂在嘴边,而是实在地做。”一位中联办官员这样形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