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30年关键词

到1990年代,电视在中国普及,这对广播几乎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不光广播听众急剧减少,广播自身也找不到发展的新路。一直到1990年代末,那10年对于广播而言是非常黑暗的日子。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陈晨 朱晓佳

□受访:赛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学平

★1980年代 香港

1980年代的时候,香港电台在珠江三角洲是非常火的,在广州、深圳,基本上打开收音机就是听香港的广播,看电视也是看香港电视。

这对中国内地原来的广播冲击力是非常大。原来的广播就是播音,读报,读新华社消息,接下来是每周一歌,然后是相声。一直是这样。而且当时政治气氛还很浓,很多消息在内地听不到,听香港广播就能知道很多。

“珠江模式”在广东出现是必然的。简单地说就是模仿香港电台的播放模式。采用主持人跟听众沟通、现场主持的模式,更加平民化,所以就讨人喜欢。特别是语言,都是说广东话。

但是到了最近的十年,香港电台在这里几乎没有影响了,顶多在深圳还能听到。在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都听不到。这当然有信号屏蔽的因素,互相不转播,用我的频率对抗你的频率,让信号过不来。但是从内容和形式上来看,香港电台跟广东本地电台相比,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

★1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