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入股蒙牛再解密

中粮砸了61亿港币,为何却不谋求控制权呢?而厚朴基金又图什么呢?

责任编辑:吴传震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宁高宁导演了这场中粮入股蒙牛的大戏,也拉开了大型国企以市场化的手段参与整合外资和民营企业的序幕。宁高宁在谈起这起交易时表示,未来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合作范围会越来越大。他特意用了一个新词,即“PPP”模式,也就是公私合作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各让一步

8月1日是蒙牛十岁生日,创始人牛根生的好友、中粮集团掌门人宁高宁提前给老牛送了份礼:一顶“红帽子”。

7月7日,中粮集团宣布,与厚朴投资共同组建了一家新公司(中粮集团持股70%),以港币每股17.6元的价格投资61亿港币,分别向蒙牛认购新股以及向老股东购买现有股份,新公司将持有蒙牛扩大后股本的20%,成为蒙牛乳业的第一大股东。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此次交易系宁高宁发起。

综观中粮的全产业链计划,独独缺了乳业一环。中粮曾向蒙牛、伊利、光明、三元和新希望等乳品巨头伸出过橄榄枝。可是三聚氰胺事件之前的中国乳业一直高速增长,谁都不愿“分钱给中粮”,即便寻找合作对象,也更倾向于国外乳品巨头和投行。

三聚氰胺事件后,伊利、三元和三鹿等国企再次进入中粮视野。但宁高宁深知国企之间的整合并不容易,特别是看到三元艰难整合三鹿的窘境,宁高宁最终把目光锁定在蒙牛身上。三聚氰胺事件和特仑苏事件让蒙牛几乎崩盘,这终于让之前一直对中粮有所排斥的牛根生就范。

一位熟悉蒙牛的投行人士透露,宁高宁最初是想以全部增发新股的方式取得蒙牛20%的股权,毕竟,增发的新股资金将全部进入上市公司账户作为发展资金。

但该计划遭到了牛根生和其他原始持股者的否决,他们希望通过股权转让,实现个人套现。最后,双方达成了一半股份增发、一半股份转让的妥协方案。

双方交易公告显示,代表管理层持股的金牛售股最多,从交易前的7.93%,下降到了2.11%。代表其他股东持股的银牛由原来的8.49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