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复杂荒诞,却又合情合理最高检首批“学者厅长”坦陈挂职感受

从高校的法律学者,挂职成为最高检的“厅级干部”,两年后又重返教坛。这段经历之后,三位学者都说,他们觉得自己更适合学校,做一个自由的老师。

责任编辑:郭力

■从高校的法律学者,挂职成为最高检的“厅级干部”,两年后又重返教坛。这就是何家弘、赵旭东、宋英辉三位学者的经历。

■两年中,他们在“位高权重”的特殊位置上看到了怎样的司法现实?作为学者厅长,又有着怎样别具一格的感受?

宋英辉

何家弘

赵旭东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人们都要以政府官职的级别来体现个人的成就,甚至连本应远离世俗的佛门圣地都有了‘处级和尚’的名片。”在报纸上写下这段话的时候,何家弘正身居最高人民检察院,当着他的“副厅长”。

他还说,在当下中国,想当官的人太多。有才华、有能力、有关系、有后台的人,适合做官与不适合做官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纷纷挤入官场,然后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地往上爬。

一年后,坐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师寓所中,何家弘说,官场经历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等他退休了要写进自己的小说。何家弘是中国作协会员,创作过多部侦探推理小说。

2006年7月,最高检尝试开放三个副厅级职位引入学者担任。因挂职职位之高,此举在法律界影响颇大。首批被选中的三位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何家弘,任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中国政法大学赵旭东,任民事行政检察厅副厅长;北京师范大学宋英辉,任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如今三位“副厅级”干部已经回归他们熟悉的校园,结束了为期两年的官场生涯。两个月前,最高检又任命法学教授李希慧、张明楷、汤维建出任第二批挂职副厅长。

在“位高权重”的特殊位置上,他们看到了怎样的司法现实,会有怎样别具一格的感受,“厅长”经历又究竟对他们的人生意味着什么?

链接

同是学者出身的最高检检察长曹建明说,聘请法学专家到最高检机关挂 职,是检察机关听取批评建议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