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大院

“马克思大院”。这座以无产阶级精神领袖和共产主义之父命名的大楼,或许在中国鲜为人知,但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它是响当当、红彤彤的名字。

责任编辑:马莉

在欧洲,维也纳大概是最有布尔乔亚风情的一座城市了。市中心的环形大道是上流社会的活动中心,那里云集了奥地利最豪华的高楼大厦,它们好像婚礼上一个个白色的大奶油蛋糕,华丽堂皇的古典柱式和波浪起伏的巴洛克曲线,道尽了布尔乔亚的生活方式和理想。这也是游客们最熟悉的那个维也纳。

在维也纳短期逗留的时候,尽管市中心环形大道上有许多著名的“奶油蛋糕”来不及欣赏,但我特意花了一天的时间跑去市郊,为的是探寻维也纳的另一面。在市中心以北五公里的一个偏远的住宅小区,我看到了那座站在绿茵之中的红色建筑——“马克思大院”。这座以无产阶级精神领袖和共产主义之父命名的大楼,或许在中国鲜为人知,但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它是响当当、红彤彤的名字。

“红色公屋”创造出一种新的建筑模式:它既是住宅,又是进行文化教育和活动的公共场所 图/方元

红色维也纳

随着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解体,奥地利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1919年,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民主大选,左翼温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民主选举的社会主义政权,连续执政了15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红色维也纳”。它的一个最大政绩就是公屋政策,缓解了长期迫切的住房及就业问题,对稳定社会和恢复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马克思大院”就是此时期公屋建筑的代表作,并成为“红色维也纳”的地标。

“马克思大院”尽管不是坐落在市中心的环形大道上,但无论在建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