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规划:最大的困难是官员,最大的问题是土地

绿道,一个被国内外景观设计学者推崇的生态概念,正在进入中国各地官方视野,并被强力推行。这个在世界城市史上早已诞生一百多年的理念终于在国内大面积落地,学界不吝赞美之辞

责任编辑:曹海东 朱红军 实习生 郭海燕 张曼莹 袁端端

珠三角三年内将建设1690公里“绿道”,这意味着珠三角的主要城市将从生产、生活型城市向生态城市转型

绿道,一个被国内外景观设计学者推崇的生态概念,正在进入中国各地官方视野,并被强力推行。

1月初,广东宣布将用3年时间建成1690公里的“珠三角绿道网”,省委书记汪洋要求将绿道摆在和城市轨道同等重要位置,建设“两道工程”。

这个在世界城市史上早已诞生一百多年的理念终于在国内大面积落地,学界不吝赞美之辞,“对城市来说,绿道具有革命性意义。”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说。

实用第一?生态第一?

“我们每天生活的城市到处是钢筋混凝土楼宇森林和汽车组成的钢铁公路,我们在享受现代都市文明便利的同时,也发现我们呼吸的空气不再甜美,河流也不再清澈,我们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

1月7日,糟糕的环境问题以专题片的方式,在广东省委全会上播放,沉重的旁白配以急促的管弦乐,力证绿道建设的必要性。“绿道是具有生态、文化和休闲价值的线性景观。”李迪华说。

直观而言,绿道突破了“块状”休憩地的想象空间,形成“线状”。当城市轨道交通越来越挤压行人、自行车空间时,绿道以狭长空间排斥机动车进入;当鸟类等动物无法在城市生存时,绿道为动物提供了迁徙、繁殖、基因重组的通道;当河涌被填埋、掩盖时,绿道起到保护者的作用。“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绿道使市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