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论(100225)

在30年前,改革开放就是政府逐步放权的过程。但在去年的时候,更多的领域里,原本已经放开的情况发生了转变。去年最触目惊心的词就是这个“国进民退”,无论是山西的煤矿还是通过央企挑动的一次又一次刷新的“地王”,都表现出改革开放在经济领域当中倒退的迹象。

责任编辑:史哲

评审:许 诚(2.16-2.23)

No.1 回到改革共识

《南方都市报》,2月21日,作者:五岳散人

(原文摘编)在30年前,改革开放就是政府逐步放权的过程。但在去年的时候,更多的领域里,原本已经放开的情况发生了转变。去年最触目惊心的词就是这个“国进民退”,无论是山西的煤矿还是通过央企挑动的一次又一次刷新的“地王”,都表现出改革开放在经济领域当中倒退的迹象。

关于为什么会有此现象,其道理很简单。因为当初的计划经济几乎把国民经济弄到了崩溃的边缘,在这种状态开始了一个经济上的松绑过程。30年了,通过高额的税收以及倾斜的贷款与扶持政策,有人认为国企已经在市场经济当中得到了良好的锻炼,既有了市场经济的手艺,又有了国家资金的支持,现在可以回到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轨道上面去,从而实现在各个方面的全面掌控。

在一个全球化的市场环境当中,必然要有巨大的资本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而只有国有化、垄断化之后,政府才能利益最大化,以便于得到更多可供支持的资本。但很不幸的是,国有企业的低效是早就被证明的,国有企业的高收益最起码的基础,是整个社会在其他领域当中创造了价值之后,他们才能够通过垄断基本行业而实现高额利润。在各个领域当中的“国进民退”之后,民间的创造力与财富减少的话,如何还能有国企那种利润产生呢?

所以,在这样的一年当中,我们更希望能够出现的景象未必是改革的步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