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毒豇豆”漩涡探底

海南豇豆乃至海南热带瓜菜正遭遇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信任危机。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毒豇豆”与菜农缺乏用药知识,农技指导普及不足,药商利益驱动和检测方法滞后等诸多环节有关。

责任编辑:朱红军 曹海东 实习生 郭海燕 袁端端

“毒豆”渐远 “毒源”未了

海南省自行规定的16种剧高毒禁用农药之一水胺硫磷残留被检超标,全国各地纷纷围剿“毒豆”,海南豇豆乃至海南热带瓜菜正遭遇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信任危机。

南方周末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毒豇豆”与菜农缺乏用药知识,农技指导普及不足,药商利益驱动和检测方法滞后等诸多环节有关。

问题豆角

2月27日上午,南国三亚温度已近夏天。海滨小镇、热带瓜菜集散地——崖城,进出集镇的半幅主干道上,挤满了两三百台装着豆角的摩托车、三轮车和拖拉机。

等了两个小时,龚德民的豆角还是无人问津。

豆角,学名豇豆。因种植方法简单,豆角是海南热带果蔬广泛种植的首选,也是供应内地众多反季节蔬菜的主要品种之一。

春节后,菜农龚德民突然发现豆角开始滞销,价钱一天不如一天。从收购商那打听得知,卖到武汉的豆角被查出了问题。

1月末,武汉市农业部门例行抽检时发现,来自海南的豆角含有禁用农药——水胺硫磷,且残留超标。2月6日,武汉市农业局开始禁止海南豇豆进入武汉市场。

和龚德民一样,海南相关部门对“毒豆角”颇为避讳,他们一律称其“问题豆角”。

自2月25日“毒豇豆”曝光以来,北京、广州、南京、上海等地先后禁售海南问题豆角,内地甚至对海南瓜菜需求也出现锐减。同样,在三亚多个菜市场,记者没有见到本地市民买豆角。

崖城镇一位不愿具名的收购商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没出事前,他们档口见豆角就收,最高一天能收五万斤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