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特区”带我出发

喀什官方渴望借“特区”建设,迅速推动经济发展,而当地普通百姓,则希望喀什发展能真正惠及他们的生活。

责任编辑:李梁 郭力 马昌博 实习生 胡嘉欣

治疆新政策大背景下,喀什官方渴望借“特区”建设,迅速推动经济发展,而当地普通百姓,则希望喀什发展能真正惠及他们的生活。

对经济发展的渴望之情,弥漫着整个古城喀什。从民间到官方,都认为经济的发展将会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

喀什建“特区”,首先面对的是解决就业的问题。一位当地出租车司机说,“最重要的是要有工作,年轻人没有工作,那怎么行?”

喀什高台古城里的孩子。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33岁的喀什青年克力木穿着短袖白衬衫,坐在喀什老城区景区收费处的小屋内。旧木桌上放着本汉英版的《朗文新概念英语2》。现在没有客人,他正边读边抄写学习英语。

窗外,熟悉的老婆婆抱着孙子走过。阳光照在古老的黄土墙上,有着中世纪般的静谧安详。不过他知道,老城的安静没准很快就会不复存在了。虽然他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天。

按照喀什市政府2009年2月宣布的5年拆迁规划,8平方公里的老城区,除大约1平方公里的迷宫式街巷将得到整体保护外,其他部分生土结构的老房子将全部拆除,重建为砖土结构的新房。

今年以来,新一轮援疆政策令新疆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5月中旬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更是推出一连串利好。喀什地委委员、市委书记曾存表示“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这一说法令当地人开始期待这座西域古城,能有朝一日成为“西部深圳”。

这个“特区”准确讲应被称为“特殊经济开发区”,是一个包括起步区8.5平方公里,核心区50平方公里,发展区140-16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

在当地官员们的眼里,这一“特区”如同喀什发展的抓手,承载着这座西域古城千载难逢的发展希望。而“过上和内地人同样的现代化生活”,正在成为喀什民间的基本共识。

但是,从北京到乌鲁木齐再到喀什,中央的特殊政策要转化为新疆当地百姓的福祉,尚需要跨越千山万水。

当地许多导游都愿意学英语。克力木的英语刚刚学会一点,但他已经在想,是不是必须开始学习新的语言——俄语了。他想跟在东门大巴扎卖家电的哥哥一起去做生意。

克力木琢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