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纪念专题】都写好了,照着演就行了——《四世同堂》的前世今生

有研究者认为,《四世同堂》不便出版是老舍一直拒绝出版自己全集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平客 实习生 常仙鹤 徐清清 赵大伟

《四世同堂》创作于1940年代,直到1980年代才第一次出了有删节的全本。有研究者认为,《四世同堂》不便出版是老舍一直拒绝出版自己全集的重要原因。

“中国人都好,只是缺少自卫的刺”

1941年末的一天,燕京大学国文系研究生王世襄从燕园回家,西直门瓮城是必过的一道关卡。

王先生会玩,对古今中外的昆虫分类都有研究,他自己种葫芦,刻了很多蛐蛐罐。这天进城,王先生把一个蛐蛐罐揣在胸口,棉袍被支得老高。

你的,什么的干活?日本人一看,刺刀就抵上了王世襄的胸口:

王世襄伸手想掏蛐蛐罐,“呼啦”围上来一群日本兵,枪都上了栓。

这是蝈蝈儿,alittleinsect……王世襄解释,日本人哪里懂英文,只如临大敌地盯着王世襄的胸口。

几分钟过后,一个胆大的日本兵上前,“哗”地把王世襄的棉袍撕开,衣兜里的大小钱掉了一地。蛐蛐罐也应声而落。刺刀立刻把那枚刻着花草的小葫芦围个密不透风。

日本人让王世襄把小葫芦捡起来,还是问:“什么的干活?”

王世襄只好继续对牛弹琴:“蝈蝈儿,蝈蝈儿……”还没说完,嘴巴已经扇到他脸上。蝈蝈罐又掉了,还在地上蹦了两下。

日本人看出门道,东西很轻,不像武器,便命令王世襄把蝈蝈罐捡起来。胆大的日本兵把蝈蝈罐的盖拽开,探着脑袋往里看。门一开,里面那只绿油油的小虫子倏地跳走了。

“给我心疼得哟……”四十多年后,王世襄向林汝为回忆这段经历,还在嘬牙花子。当时,林汝为正筹拍电视剧《四世同堂》。王世襄是林汝为父亲林子明在燕京大学的校友,知道林汝为要拍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王世襄有一肚子话要讲。

王世襄的故事让林汝为想起老舍笔下那些在残酷的境遇里,仍然知里知表,爱生活、爱自由的北平人:祁家院子里的菊花、石榴、枣树、八月节的兔儿爷;钱诗人自酿的茵陈酒;票友小文夫妇在丝竹悠扬中抛洒一腔热血……

“老舍先生在书里写了:玫瑰的智慧不仅在于它有色有香,而也在于它有刺!刺与香美的联合才会使玫瑰安全,久远,繁荣!中国人都好,只是缺少自卫的刺!”老舍总结的国民性让林汝为深深服膺。

1941年12月,燕园里的孩子还在盼望圣诞节到来,去校长司徒雷登家看卓别林的电影,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一夜之间,燕园的门岗全换上了日本人。

这天,林汝为兄妹放学回家,街上穿黑大褂的人特别多。还没到家门口,就看见邻居沈教授的厨子五花大绑,脸刷白,正往林家的门槛里迈。屋里,林汝为的父亲林子明正在家里为沈教授画像。最后一笔颜料未干,林子明和沈教授已经被捆起来。几分钟之后,他们的好朋友、燕大历史系教授聂崇岐也给抓了出来,聂教授穿着拖鞋、睡衣,聂家桌上放着一盘西红柿,日本兵拿起来就吃,吃了一半的果子,满院子乱扔,到处流淌着红色的浆汁——那是林汝为对“沦陷”最早的直观记忆。

《四世同堂》先后两次被搬上电视屏幕,这是2007年新版《四世同堂》中的全家福,它在推出后遭到了质疑 (南方周末资料图片/图)

丁聪为小说《四世同堂》绘制插图二十余幅,在众多老舍出版物中,插图本《四世同堂》是最受欢迎的。 (丁聪/图)

丁聪为小说《四世同堂》绘制插图二十余幅,在众多老舍出版物中,插图本《四世同堂》是最受欢迎的。 (丁聪/图)

丁聪为小说《四世同堂》绘制插图二十余幅,在众多老舍出版物中,插图本《四世同堂》是最受欢迎的。 (丁聪/图)

编全集,算总账

1970年代末,林汝为从工作单位长春电影制片厂回京探亲,却发现公公、婆婆一人捧着一本书,成天看,顾不上理人。

&l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