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污染“拐点”在哪里?

过往的国外环境治理经验表明,随着经济增长水平的提升,环境在一定阶段内受到危害,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环境态势又出现良性逆转。中国又是怎样呢?

责任编辑:曹海东 孟登科 实习生 汪行东

过往的国外环境治理经验表明,随着经济增长水平的提升,环境在一定阶段内受到危害,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环境态势又出现良性逆转。中国又是怎样呢?

“现实对数据提出了质疑。”周宏春,这位中国环境科学会环境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毫不客气评价中国环境现状。

此前,官方一直对中国环境问题小心翼翼评价。2007年,中国环境公报以显著篇幅表示:这一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次出现‘拐点’,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实现双下降”,“多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拉开序幕”。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让所有人怀疑“拐点”的真伪。

公报发布两年后,2009年官方媒体称,中国政府在6年内投入了910亿治理污染最严重的“三江三湖”,但水质仍然较差。以太湖为例,水质“连降三级”:从上世纪80年代的Ⅱ类水为主下降至Ⅴ类、劣Ⅴ类。

《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00年到2008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从1010.3亿元上升到4490.3亿元。可以说,中国走的是一条昂贵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X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