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书架】林沛理的书单

这些书不必是经典,却令你爱不释手,在它们建构的文字和思想世界中乐而忘返。以下就是我的几本“荒岛读物”。

责任编辑:刘小磊

英文中有所谓“desert-island reading”——即使流落到荒岛,只要有这几本书随身,那再枯燥无味的生活都受得了。这些书不必是经典,却令你爱不释手,在它们建构的文字和思想世界中乐而忘返。以下是我的几本“荒岛读物”。

林沛理,香港《瞄》杂志编辑总监,著有《影像的逻辑与思维》、《香港,你还剩下多少:香港例外主义之死》等

《红楼梦》与《重读石头记》

两百多年来,在《红楼梦》面前自惭形秽,“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才子才女、学者专家,从来车载斗量。《红楼梦》不仅是中国人的艺术宝典,更是中国人的 历史、科学和宗教。红学的发展从索隐派开始,宫廷秘史的影射、政治人物的附会、满汉民族的斗争,一直都是历史的考据;直至1921胡适的《〈红楼梦〉考 证》以新观念和新方法反思旧学,才将红学由猜谜的索隐之路,带上实证的羊肠小径。还有一些学者将《红楼梦》当《圣经》来读,将某种关于《红楼梦》的观点、 诠释和考证当成正统信仰。

然而这批拿着放大镜来读《红楼梦》的红学专家,将自己当成史学家、科学家和布道家,其实都是在帮倒忙。用意大利文学批评家和小说家艾柯 (Umberto Eco)的分类来解释,这种谨小慎微、诚惶诚恐的阅读方式,是将《红楼梦》由要一奉十、注释空间海阔天空的“开放式文本”,变成着重专门知识、抗拒创造性 阅读的“封闭式文本”。

真正开拓《红楼梦》对其本身虚构性的反省,是余国藩的《重读石头记:〈红楼梦〉的情欲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wangqian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