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否认科研基金分配存在“潜规则”学者直指官学勾结形成利益共同体

“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此前,北大教授饶毅和清华教授施一公联合在《科学》发表了一篇文章讨论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问题

类似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乱象,近十年来,屡被提及,但改革却始终驻足不前。正如饶毅和施一公在文章内所述:全面改变这一体制并非易事。现行体制的既得利益者拒绝真正意义上的改革;部分反对者,因为害怕失去未来获得基金的机会,选择了沉默;其他希望有所改变的人们则持“等待和观望”的态度,而不愿承担改革可能失败的风险。

据《新京报》报道,科技部发言人11月8日首次公开回应今年9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中国的科研文化”一文。对于文章提出的我国科研经费分配问题,科技部发言人表示:“我们认为与事实不相符合”。

科技部发言人还表示,文章的两位作者施一公、饶毅都承担了我国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的科研项目,国家对他们在科研经费和条件保障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学者揭露科研界“潜规则”:做好研究不如搞好关系

“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两个月前,北大海归教授饶毅和清华大学海归教授施一公联合在9月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讨论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并引起广泛关注。

《科学时报》翻译的全文显示,饶毅和施一公在文章中称,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没有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强大的促进作用,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

文章描述了在中国如何才能拿到政府项目:对于一些比如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小型研究经费来说,科学优劣可能仍然是能否获得经费的关键因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