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送衣人

如今,俄木尔坡的博客点击量已经接近10万。5年来,俄木尔坡通过网络让50多个村的贫困村民累计得到了30多万件衣物、棉被等物资捐赠,还有50多名贫困中小学生得到了每年400元至4000元不等的资助。“这些年,全国各地寄包裹来的网友有成千上万人,除了前些天终于见到了几个网友之外,我几乎没有见到过其他人。”俄木尔坡说,“网络和天底下不知名的网友,让贫瘠彝乡的孩子们收到了最好的新年礼物。”

29岁的彝族小伙俄木尔坡身体壮实、鼻梁高挺。这天清晨,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他已经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邮局甩开膀子,忙着把“爱心包裹”搬上卡车。包裹装的是各地网友为波莫峨泽村捐赠的衣物、棉被和图书。

一年前,俄木尔坡曾经去过波莫峨泽村。当时,他看到几个当地孩子穿着补了又补的察尔瓦(彝族传统服饰),在初冬的寒风中紧紧依偎在一起,脸上布满了皲裂。有个十二三岁的彝族男孩光脚穿着拖鞋,衣服单薄,裤腿因为太短而露出了半截小腿,脚趾冻得通红发紫。俄木尔坡按动快门拍下了这些孩子们。

今年10月,俄木尔坡在他的博客上图文并茂地发起了为波莫峨泽村募捐的倡议:“波莫峨泽村属于极度贫困山村,村民缺少棉被或毛毯、洗脸盆、洗脸巾、挑水桶……现通过本博客向网友呼吁募捐以上物资……”从博客、QQ群到论坛,这则倡议很快被成千上万的网友转发,网友“bevegan”说:“那里的大人小孩,神态宁静,笑脸单纯,让人感动。”一个多月来,网友们不断涌入俄木尔坡的博客,通过他捐助衣物、图书,“爱心包裹”已经塞满了小小的美姑县邮局。

俄木尔坡原是个山里娃,冬天山里刺骨的寒风在他幼时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长大后,俄木尔坡立志要为大山里依然衣衫单薄的孩子们做些什么,为此他当过小学教师,现在是县委宣传部的普通工作人员。2005年,网络悄然走入了这个偏远小县城里人们的生活,让俄木尔坡接触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他在新浪开设博客,并在“彝人论坛”发帖,开始通过网络为贫困彝乡寻求爱心捐助。

5年来,他每年要向当地的贫困村运送捐赠物资30多趟,节假日大部分花在了这上面,其中约一半的村子要靠人背马驮,有的村子去了不止一次,仍是杯水车薪。俄木尔坡坦言,包裹运到山里的费用太贵,像这次运到波莫峨泽村就要花720元,只能依靠捐助的钱。“但小额的钱我会自己尽量垫上,每年大约有一千元吧,差不多是我一个月的工资。”有朋友说俄木尔坡简直是自讨苦吃。“把衣服送给这些山里的娃娃,让他们暖暖身子,好好上学!这是我目前能做的。”俄木尔坡说。

再过几天就是11月20日——彝族新年。俄木尔坡要赶在过年之前,把衣物给波莫峨泽村的贫困村民送去。在俄木尔坡身旁,是当地巴普镇初中教师吉黑曲坡,他的家乡就在波莫峨泽村,他也是村里迄今唯一出来工作的人。吉黑曲坡将充当向导,一道把包裹送去村里。

“波莫峨泽”在彝语中的意思是“大山之顶”,波莫峨泽村位于四川省美姑县柳洪乡,接近海拔3800米的大凉山主峰龙头山之巅。用当地人的话说,整个村子就像一块羊胛骨,上窄下宽,两边是垂直的悬崖绝壁。由于整个村建在岩石上,村里的土层很薄,耕地非常贫瘠,“三亩地抵不了别人一亩地”。村民们只能住在矮小的土坯房里,村里无公路、无电、缺水,生活非常贫困。

满满当当的卡车出发了。依山开凿的土路异常险峻,最窄处仅容一车通过,一边是陡峭的山体,另一边是近乎垂直的山崖。经过3个小时提心吊胆的颠簸,卡车终于走到了公路尽头,而这里距离目的地还很远。

波莫峨泽村的村民们早已守候在这里。没有公路的地方全靠人背马驮,村民们从车上卸下包裹,开始步行。这段路程更加艰险,路边依然是陡峭的山崖,有些地方窄得只有两脚宽,稍有不慎就会跌下悬崖。经过一处山洪冲刷形成的峡谷,吉黑曲坡抬手指着一处峭壁,哀伤地说:“当年我哥哥就是从那里摔了下去……前些年路况更糟糕,人、马跌下山去的不少。”包裹很沉,再加上棉被,几十名村民累得汗流浃背。每翻一座高山,就不得不停下歇会儿。凉风吹来,山里的树木变幻出或明或暗的光影,空气里是植被散发的气息。有村民用彝语唱起了悠扬的山歌。彝族孩子迫不及待地隔着包裹抚摩着学习用品,脸上是纯真的笑。经过4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网友们的“爱心包裹”终于运送到了波莫峨泽村。放眼望去,龙头山顶峰的积雪依稀可见。俄木尔坡说:“像波莫峨泽这样的偏远山村,整个大凉山有很多。”

如今,俄木尔坡的博客点击量已经接近10万。5年来,俄木尔坡通过网络让50多个村的贫困村民累计得到了30多万件衣物、棉被等物资捐赠,还有50多名贫困中小学生得到了每年400元至4000元不等的资助。“这些年,全国各地寄包裹来的网友有成千上万人,除了前些天终于见到了几个网友之外,我几乎没有见到过其他人。”俄木尔坡说,“网络和天底下不知名的网友,让贫瘠彝乡的孩子们收到了最好的新年礼物。”

大凉山送衣人

俄木尔坡跟随波莫峨泽村村民背着“爱心包裹”的队伍进行拍摄记录,累得满头大汗。(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陈健/图)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波莫峨泽村,初冬的天气已经很冷了,但当地村民的衣服还是很单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陈健/图)

美姑县四基吉村,三个身披“察尔瓦(彝族人传统服饰)”的孩子在寒风中相依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陈健/图)

美姑县波莫峨泽村,一位村民带着孩子在户外晒太阳。(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陈健/图)

美姑县九口乡瓦乌村,几位当地村民在户外烧火烤。(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陈健/图)

美姑县波莫峨泽村,一个小孩从堆放在地上的“爱心衣物”间走过。“爱心包裹”中的衣物被平均分配准备分发给村民。(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陈健/图)

美姑县邮政局,俄木尔坡(右)将“爱心包裹”装车。(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陈健/图)

在艰险的山路上,俄木尔坡(前)在危险的路段帮助背运衣物的村民。(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陈健/图)

来自全国各地的衣物通过人背马驮长时间辗转才能到达偏远的波莫峨泽村。(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陈健/图)

背着衣物的美姑县波莫峨泽村村民走在艰险的山路上。(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陈健/图)

背着衣物的美姑县波莫峨泽村村民走在艰险的山路上。(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陈健/图)

百余个“爱心包裹”几千件衣物被平均分成105份,准备平均分配给每户村民。(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陈健/图)

两名波莫峨泽村的小学生领到了学习用品。(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陈健/图)

“爱心包裹”多起来了,俄木尔坡就将他的名字和身份证号刻成印章盖在包裹通知单上节省时间。他经常在深夜加班整理包裹单,并上网给捐助者发送反馈。(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陈健/图)

俄木尔坡经常在深夜加班整理包裹单,并上网给捐助者发送反馈。(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陈健/图)

网络编辑:merak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