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亿水利欠账何时得还?

农村集体经济的缺失,使得乡村集体行动能力减弱,根本无法承担起最后一公里沟塘渠堰的建设。于是,“最后一公里”的建设缺位问题,成了中国水利建设的核心问题。

责任编辑:吴立波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罗琼

2009年华北大旱,2010年西南大旱和南方暴雨……没一年没灾的中国,水利建设30年的缺口,终于使中央下了决心,专门出了一号文件。但这不仅仅需要政府的天量投资,还需要政府协调省际矛盾,主导重建乡村社会。

2010年年末,年初大旱的广西,宾阳县黎塘镇农民开始大修水利。但30年欠账,一朝一夕不易补齐。 (CFP/图)

3万亿缺口?

没有大江大河大水利项目的地方,只能等待。

2011年伊始,在第九个锁定“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水利”二字成为关键词。文件明确要求“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而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土地出让金数据,这个“10%”,应该是2700亿元。

这意味着什么呢?

2010年全年,中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139.15亿,其中有土地出让金的市级政府和县级政府,投资分别是97.86亿和152.75亿元,2700亿元意味着他们的投入要增长到原来的10倍以上。

但就算增长10倍,短期内也满足不了中国的水利建设缺口。

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计算,中国目前农田水利欠账太严重,即使每年投入能达到3000亿,也需要用10年以上,才能把整个农田水利体系建设起来,才能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与用水安全问题。

郑风田曾经数次主持国家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的调研项目,对中国农田水利尤其是小水利失修之严重有深切体会。

2010年西南大旱期间,南方周末记者前往云南旱区采访,在罗平县阿岗镇等地记者发现,虽然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干渠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年久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