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极,是为了回来——2010南极行动全记录

为什么是南极

2010823日,在腾讯网北京的网络直播间,南方周末报社总经理荣波和伊利集团副总裁靳彪,以及南方周末绿色工作室总监吴传震三人一起坐在镜头前,向全国网友宣布了南极行动正式启动的消息。

此前,南方周末和很多支持媒体已经登出了队员招募的广告,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当时我就打电话过去,老老实实说,虽然存着一颗公益行动的热心,但最吸引人的动力,肯定还是南极这两个字。”打过电话咨询的大学生小于说。

“我们面向社会公众招募五十名参与队员,”荣波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的要求有几条,简单明了,第一是能自主承担费用,第二是身体健康,第三是愿意配合我们进行一些环保与公益理念方面的传播,第四是有过环保和公益,或从事相关行业的可以优先考虑。”

这次活动被定名为“原生大陆 纯净希望”2010南极公益行动,新闻发布会上,数百网友将问题集中在“为什么是南极”的问题上。

       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举行的同时,活动主办方正在与美国的银海公司磋商,最终拿到了当年12月8 日起航的舱位。这并不是银海今年拿到的第一笔来自中国内地的订单,事实上,这些年,中国人正在渐渐变成南极的常客,已经开始变得比日本人和英国人都多。

       “所有的中国人都听说过南极的故事,它的美丽,它的生物的神奇,以及它现在面临的环境的危机。”刚刚去过南极的齐先生说,他是上海的一名银行从业 者,“IAATO(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实际上一直在将南极游与普通旅游分开来,要让来的人怀着疑问来,带着思考回去———我们都知道南极的冰山融化, 要把上海淹掉,真相是什么呢?那就自己过来看看。”

银海公司的南极路线策划之一Conrad Combrink8月份,也就是上文所述新闻发布会召开之前特地赶到广州,与活动组织者们会面,得知了主办方的意图。“我们提供专家的支持,全方位的讲解和引导,”他当即说,“想要保护南极,必须先从了解南极开始。”

主办方说,这一句话,已经包含了整个活动的主旨,“有别于其他的科考,我们带领着数十位平民到南极去,我们到南极去看、去听、去学习,我们对环境保护的理解,一定会得到提升,然后运用媒体放大,通过一传十,十传百影响身边尽可能多的人。”

靳彪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坦率讲我们追求的效益并不是说有多少根据活动认识我们的产品,去买我们的产品,这不是我们的效益,我们认为最大的效益是通过这次共同的活动能够唤起更多人对环境的关注,然后身体力行去做对环境有利的事情,这是我们要的最大效益。”

 

十个人的故事

2010125日晚7点,在深圳,“原生大陆 纯净希望”活动举行了出发仪式。已经招募完毕的四十六名队员齐聚一堂,等待着南极将给他们带来的震撼和改变。

出发仪式的前半个小时,却并没有出现南极的介绍,或者行程的说明,有十个人先走上了台,他们来自中国的十个不同的地方,在聚光灯下,对四十六位南极队员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我来自江南,相比起外人向往的水乡小镇,我更喜欢上海那样的现代化大都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它确实让我们拥有了更广阔的眼界和未来,然而我觉得,这话的另外一半意思应该是,城市本身也应该是美好的,比如空气比如水,比如舒适比如人情,如果都能做到,那么就真的不必怀念旧的水乡。”

“我 来自内蒙草原,我是一名普通的牧民,如果不是频发的暴风雪和沙尘暴,也许我从来就记不住“南极”这个地名,后来我从电视上看到说,南极那儿的冰融合一点, 气候就变化一点,暴风雪就多一点,植被也会少一点,沙尘也会大一点。你们能去看看,到底那儿是什么样的,回来告诉我,好吗?”

“我来自岭南,家里种着果园,今年的台风来过快十次了,每次都是难得一遇的等级,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女儿从学校回来,说过地球变热,海水变热,风就会变乱,我也没听懂,她就说,你就记住要环保,每个人都环保,台风就不会乱刮,她说的对不对呢?”

      “这十个人的故事,就是我们中国的真实故事,也许要解答这些问题,不必真的去南极,然而正因为我们要去南极,回来之后我们才会成为更加坚定的环保卫士。”来自山西的律师孙水泉对记者说。

    最后成行的队伍中,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投资人许志明等长期与环境、生物结缘的专家,也有来自媒体的从业人员,更多的是自身职业与环保并无多大关系的普通公众。

       对于现场记者对伊利在此次活动中的身份问题,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在致辞中表示,金典是伊利在自身产业链上的一个环保举措和倡导,南极行动则是向外延伸的一 个环保呼吁,除了金典牛奶作为高端和有机产品与保护命题的契合以外,他们也想切实为环保作出一些能够引人注目的号召。

在出发仪式上,主办方为了打消队员们、以及外界的疑虑,特地将中国林业碳汇网的负责人请到现场,当场宣布了经过严格测算的全程碳排量,并当场给出了一张凭证,许诺将用林木种植的方式,中和掉所有此次行动的碳排放。

现场的人并不了解的是,从当年开始,国际组织已经禁止使用重型燃油的船只进入南极海域,等着他们的,是一艘使用清洁燃料的船只。严格的南极航行规定,已经将整个行程对环境的影响严格地限制了起来。

食蟹海豹(项目组/图)

 

十个岛屿的朝圣

就在“原生大陆 纯净希望”队伍从地球最南端小镇乌斯怀亚出发的前一天,南极旅游船“Clelia II”号在以暴虐著称的德雷克海峡遇到了事故(详见第3版),然而129日到10日德雷克海峡却竟然只有3米左右的风浪,南极队员乘坐的“Prince Albert II”号因此得以安然渡过全球航海家的噩梦水道,并提前18个小时抵达了第一个登陆地点:半月岛。

虽然只有微不足道的风浪,但四十六个队员当中的大多数还是晕船不起,在他们翘首以盼看到第一座冰山的时候,Conrad Combrink和队伍工作人员已经给十天的航程订下了满满的议程——

半月岛——南极初认识;布朗断崖——帽带企鹅、金图企鹅观察;科南湾、天堂湾、雷纳德海角——阿德雷企鹅观察、冰川近距离观察;水船岬——阿德雷企鹅栖息地观察、南极历史遗迹考察;拉克罗伊港——南极博物馆参观;欺骗岛——鲸油厂遗址、南极火山攀登观察。

每天的登陆严格按照国际组织规定,不超过四个小时,并每天召开总结会,由船上专家对登陆时所见的地形、生物、历史开展讲解,并印发材料到每一个队员的房间。

“天天都有人晕船,而且每天的登陆实际上强度很大很累,但是无论如何要起来参加总结会,要听专家的讲解和介绍,不然它就变成了普通的旅游观光,失去了我们全部活动的意义。”随队工作人员说。

“我们在雷纳德海角真实观察到了冰川,开冲锋艇的专家捞上来不同的冰块给我们做讲解,为什么有些冰是白色的,为什么有些冰是蓝色的,为什么有些冰放在水里会翻滚会唱歌。”队员刘永建说。

不仅仅这些常识,船上专家Marylou在雷纳德海角登陆的第二天就开了专门的冰川讲座,介绍了冰山、冰川、冰架的区别,解释了罗斯冰架的解体会在国际上引起震动,以及究竟哪些冰川的融化会对海平面造成影响。

冲击更大的,也许是在亲眼目睹鲸鱼的身影之后,在欺骗岛看到上世纪在南极就地捕杀鲸鱼提取鲸油的厂房的遗址。“我原本以为会是朝圣,后来才知道,每一天都在让我感到实实在在的责任,看到的是过去的,感受到的责任是对现在的。”队员十月对主办方说。

在回国后的新浪微博在线访谈中,被问起南极降雪量增多、北半球极寒的现象,究竟全球是变暖还是变冷时,随队专家李栓科回答道:“低碳和环保是一个为子孙后代考虑的概念,跟变暖还是变冷没有直接的关系,是每个人随时都应该严肃考虑的问题。”

在离开南极,重返南美的告别会上,冰川专家Marylou对所有队员说:“我想了很久要在你们即将回去前说些什么,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我们这边,中国在世界上的力量也越来越强,能够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希望你们回去后能够发动一些力量,来做一些改变,不光是南极,还有我们整个星球。”

 

南极队员在布朗断崖合影(项目组/图)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