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变阵】谍战剧变刺杀了 《借枪》:谍战剧的大动作转身

从《潜伏》千方百计的深藏不露,到《借枪》事先张扬的刺杀事件,因谍战剧声名鹊起的导演姜伟完成了一次大动作转身。

责任编辑:李宏宇 平客 实习生 陈识 蒋潇

从《潜伏》千方百计的深藏不露,到《借枪》事先张扬的刺杀事件,因谍战剧声名鹊起的导演姜伟完成了一次大动作转身。他说这部新剧“是什么都有可能,惟独不是谍战剧”。

姜伟希望他的新剧《借枪》是一条细细长长的胡同,墙上不断有路标提示:此路不通,请左转,请右转……想看谍战剧的观众,走几步就发现自己进错了胡同,没有惊心动魄,有的是鸟语花香,是脂粉气、烟火气。

出现在胡同尽头的是民国28年的熊阔海,一个落拓的间谍,在天津法租界潜伏了3年,没有放过一枪,没有执行过一个任务。兜里只剩7分钱,眼巴巴等发薪买米下锅的时候,作为掩护的饭碗却因为洋人老板卷着大家的薪水偷偷跑回法国跌个粉碎。从观众看到他的第一眼起,“我党基层地下工作者”熊阔海就在为钱发愁:孩子的一块钱学费、日本线人狮子大开口、牺牲的同志欠人房租……学相声出身的他再舌灿莲花,也仍然处处捉襟见肘。

《借枪》男主角熊阔海(张嘉译扮演)相声演员出身,身上有江湖气,有貌似油滑的通权达变,更有丰富的情感和沉重的责任感。编剧龙一说,他比《潜伏》里的余则成处境更为艰难。 (青雨影视/图)

事先张扬的刺杀事件

跟《潜伏》一样,《借枪》脱胎于天津作家龙一的同名小说。小说里的熊阔海是出身小军阀家庭的小知识分子,先后迷恋过同光体诗人、拜伦、无政府主义者、马克思、列宁和左拉……乱世中的天津卫波谲云诡,熊阔海寄居于其中最小的一间阁楼,与饥饿、寒冷、老鼠为伴。在职业间谍的俱乐部马林斯基咖啡馆,这位囊中羞涩的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因为交不起会费遭同行冷嘲热讽。

马林斯基咖啡馆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位于今天的成都道、英租界时代的伦敦道,1949年之后被天津人民体育馆取代。抗战时期,这家咖啡馆的生意十分红火,它是各国间谍买卖情报的场所。作家龙一从散见的各国间谍回忆录中拼凑出这间咖啡馆的模糊剪影:它是会员制的,间谍们进场交易要交会费,各国老牌间谍组成管理委员会,制定交易细则,国共两党在这间咖啡馆派驻代表。

从一战之后,天津就形成了远东最大的情报交易市场。北边是苏联,东边是日本,国共两党之前有北洋政府,伴随1900年的庚子国变,天津逐渐变成间谍的栈点,成为大客栈则是十月革命之后。“当时国际豪华邮轮都在天津的新港停靠,外国间谍来往非常频密。抗战时期,天津简直就是1942年的里斯本。几百个以情报为生的职业间谍混迹其间。”龙一说。

兜里没有硬通货的熊阔海突然成为马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