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官方机构求解信访死结:“如果延续传统的个案解决做法,信访工作将没有出路。”

“我们想从一线疲于奔命的状态中抽身,从帮助个体转向寻找制度的问题。”北京市信访办副主任张宗林说。由此,他们成立了全国首家官方信访研究机构。

责任编辑:马昌博 李梁 郭力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我们想从一线疲于奔命的状态中抽身,从帮助个体转向寻找制度的问题。”北京市信访办副主任张宗林说。由此,他们成立了全国首家官方信访研究机构。

信访的主体,正在从个体向群体转移——这也意味着,普遍性的利益受损令问题更加棘手:一旦解决了一个,就不得不解决一群。

社会矛盾对中国共产党构成了怎样的影响,是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的核心课题之一。

沈阳公安“大接访”活动。信访难题已然被各界公认,而制度解决之道,还很长远。 (CFP/图)

中国第一家官方信访研究机构在2011年3月18日度过了周岁生日。同中国的信访部门一样,这家研究机构在过去的一年中并不张扬,不过它的使命却难以轻视——作为官方智囊,为中国的信访死结寻找政府能够认可的解决之道。

一年前,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成立。这个官方机构亟需提供一个答案:经济发展与社会矛盾间有着怎样的因果关系?换言之,中国当下的发展模式与信访的广度、烈度间,是否存在联系。

中国各地的信访网络完整而严密,从国务院延伸至乡镇。而在信访系统内部,那些记录着当地社会治理中负面信息的原始材料堆积如山。这些资料外界往往难以窥探,而这家官方研究机构现在将利用其价值。

“我们想从一线疲于奔命的状态中抽身,从帮助个体转向寻找制度的问题。”分管该中心的北京市信访办副主任张宗林说,“信访是一门学问,甚至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但遗憾的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并没有把它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

“从信访的窗口,我们看到了GDP增长的社会代价。”张宗林说。信访部门被社会底层的利益诉求所包围,常有利益受损者扬言将要自杀、自焚,制造事端。

而想要解决中国转型过程中积累下的矛盾并不容易。事实上,信访的主体,正在从个体向群体转移——这是近年北京市信访中的新特点之一。这也意味着,普遍性的利益受损令问题更加棘手:一旦解决了一个,就不得不解决一群。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