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对日诉讼面临封杀?

“至少从我们这个行业来看,(日本最高法院)开庭就意味着要改判,不想改判就不会开庭,开庭不改判的极少极少,这给了我们一个信号:他想改判。”

3月16日,日本高院争锋中国战争赔偿请求权

2007年3月16日,日历上平常的一页,但对中国民间对日诉讼来说,可能是个悲剧的终结。根据日本最高法院第二小法庭于2007年1月所做决定,定于3月16日就西松组(现西松建设)提出的关于中国劳工索赔案的上诉进行开庭辩论,辩论的核心在于:中国是否已放弃战争赔偿请求权。而一旦判定放弃,则意味着中国民间对日诉讼在日本面临封杀的结局。中国劳工可能败诉

据了解,目前在日本最高法院等待终审判决的中国战争受害诉讼案不只西松建设一个,此外还有另外4件劳工案、2件慰安妇案件以及细菌战等10多起诉讼。对于这些案件,日本高等法院或者搁置未判或者不开庭直接做出判决,唯独西松建设案做出了开庭辩论的决定。

听到日本最高法院举行开庭辩论的消息时,长期从事中国对日民间诉讼的日本律师、中国律师以及中国的原告都感受到其中不同寻常的含义。

日本中方原告辩护律师足立修一对本报记者表达了对此案终审判决的担心:“这是中国民间对日索赔中唯一一起二审胜诉的案件,而开庭辩论往往意味着改判的可能性很大,这起案件很可能在终审时以中国劳工败诉告终”。

长期代理中国劳工、慰安妇对日索赔案件的中国律师康健也这样认为:“至少从我们这个行业来看,(日本最高法院)开庭就意味着要改判,不想改判就不会开庭,开庭不改判的极少极少,这给了我们一个信号:他想改判。”

西松建设案要从60年前说起。1944年,360名中国劳工被西松建设公司强掳到日本,被强迫从事挖山洞的工作。中国劳工每人每餐只有两个小黑面馒头,有人甚至被活活地饿死。冬天里,中国劳工没有棉衣,还得赤脚站在水里搬石头。

后来成为西松建设案原告之一的宋继尧说,又饿又累的情况下,他一次推着矿车滚下山,眼睛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